English

医道在这里灿烂

2010-06-2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通讯员胡晓军 赵炜 杨力勇 我有话说

6月5日的郑州殡仪馆,近600人不约而同,为一个好人、一名好医生――郑州市中心医院皮肤科老主任张褒佳作最后的送行。

张褒佳的30多名弟子来了,看着恩师的遗像,他们长跪不起。

几百里外的老病号来了,皮肤学界的名专家们来了,共事50多年的同事们来了……

他们为表达对一颗平凡而崇高

的心灵的敬意而来。

55年,张褒佳同志怀着对党的无限忠诚,竞逐在皮肤病防治的最高峰,填补了河南皮肤病防治事业的多项空白;55年,他痴情于解除皮肤病病人的痛苦,“衣带渐宽终不悔”,以自己良好的医德医风和精湛的医术,树立了一名老党员、老专家的光辉形象。

一方天地间 医道遍所寄

时刻有吊唁的人群,到处是挽联的哀思。

张褒佳去世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人们放下手中的工作,从四面八方赶来,只为见上心目中的好医生最后一面。

10年前被张褒佳医治好的一个老病号赶来了。

那是一个深秋的夜晚,这位患者,为着看似普通的荨麻疹而饱受折磨。就是这样普通的荨麻疹,经过几次发作,一天内突然恶化,全身的风团连成了一片,奇痒难忍。他呼吸困难,躺在床上痛苦不堪。

他的家人想方设法得到了张褒佳的家庭地址。他们原本不想打扰已经70多岁了的老先生,可是患者病情凶险,到了凌晨4点,实在熬不过去了。患者家属拦了辆出租车,将患者送往张褒佳家里。

他们哪里知道,年龄不饶人,加之积劳成疾,张褒佳落下了心脏病,几十年的萎缩性胃炎也变得难以忍受,而这都需要一个良好的睡眠。可是面对病人张褒佳睡意全消。他慢慢褪下病人的衣服,从上到下用手按压病变的风团,详细询问发病情况,并作出诊断,这是风团反复发作引起的慢性荨麻疹,其中伴随的喉头水肿还会危及生命!张褒佳急忙安排了急诊用药,还帮他们联系了病房。此后10年,张褒佳还成了他的“专职医生”。

55年了,张褒佳自己也记不清在家里看了多少个病人。看病不分场合、不分时间、不分富贵贫贱,这是张褒佳1955年来到郑州市中心医院后,给自己立下的规矩。

很多年来,郑州市中心医院皮肤科门诊总是门庭若市。每天清晨四五点,就有许多病人排队挂号。张褒佳常常叮嘱挂号处工作人员说,“病人来趟医院不容易,我下班晚点没什么,但一定要让来的人都挂上号”。于是,张褒佳每天的上、下午门诊都至少延后一两个小时。

为了让更多的人看上病,张褒佳的“诊室”还从院内移到了上班路上、家里。那时,人们经常能在路边或者菜市场,看到张褒佳全然不顾1200度的高度近视,认真地在一个小纸片上记东西――熟悉的人都知道,这是他又在给大家看病了,而这些小纸片正是他不离身的处方。常常会有人突然发病,在午休甚至半夜跑来敲门。最初,小女儿张琳看着爸爸胃病缠身,休息保证不了,很是心疼,在病人敲门的时候就推说他“已经休息了”。张褒佳知道后把家人叫到一起,语重心长地说,病人来家里看病,一定是急病、急事,来之前肯定犹豫了很久,无奈才到家里,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就一定要让他们进来。

自此,家中就成为张褒佳看病的一个常规“诊室”。

拳拳赤子心 医患情相依

在张褒佳看来,病人离不开医生,医生更离不开病人。医生离开病人就像鱼儿离开水一样,便无法开展工作。

一次,一名病人在输入青霉素5天后,出现了严重的过敏反应。当时,他的全身布满红疹,又酸又疼,眼结膜和胃肠道黏膜火烧般灼疼。病人的家人心急如焚,就想到了皮肤科的老主任张褒佳。

当病人的爱人赶到皮肤科时,她失望极了,张褒佳刚好去参加省里一个学术会议,没有在医院坐诊。那时,还是没有手机的年代,从哪里才能得到张主任的讯息呢?她万分焦急。皮肤科有人给她出主意,让她到张主任的家里看看,说不定他已经回来了呢。

病人的爱人赶紧往张褒佳的家里跑,谁知,张褒佳仍然没有回来。张主任的老伴告诉她,如果张褒佳回来了,一定会第一时间告诉他迅速赶到医院。

病人的家人怎么也没想到,随之赶来的张主任速度会那么快,因为他们进入病房的时间相隔不到10分钟。接下来的情况更让她动容,原来,张主任开完会刚进家门,一听说医院有病人,来不及细说就赶回来了。

更让人感动的还在后面,当张主任看完病、开完药、病人病情稳定后,大家才发现,张主任的一根鞋带是松开的。一问才知道,他进门刚解开一根鞋带,听了老伴交代的事,来不及系上就跑出来了。来医院的路上,张主任跑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竟没顾上向自己的鞋子看上一眼。

当时,张褒佳已经是国内有名的皮肤科专家了,每天都有100余名病人等着他诊治,但他从来没有感到厌倦。他完全将病人当成了自己的骨肉亲人。

上世纪80年代,郑州市中心医院皮肤科送来了一个血管瘤患儿。患儿的妈妈刚将哭闹不休的患儿放在病床上,借口要去趟卫生间,就悄悄离去了。张褒佳心疼孩子,将科室人员召集在一起,决定要不惜一切代价治好孩子的病。

一瞬间,大家发现主持讨论诊疗方案的张褒佳不见了。正疑惑间,张褒佳满头大汗地进来了。只不过,他的手里多了桶麦乳精。

那个年代,市场没有完全放开,麦乳精还是个稀罕品,平常百姓即使买来也会当个宝贝一样珍藏着。而且,麦乳精也是张主任的宝贝,在护理那几十年老好不了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上,它的作用还挺大呢!

这就是病人熟悉的张褒佳,他总是为病人着想。有的皮肤病,到外面需要几百元才能看好,但张褒佳却总是开出十几块钱的药便能治好。有时,张褒佳仔细看过情况后,甚至建议不用吃药,自行调养就好了。

更为难得的是,在病人的心里,张褒佳已经不再单单是医生,而是他们最亲密的朋友。

老病号张全龙回忆说:“他给你用药,就问发病情况怎么样?用过什么药?用了这个药感觉怎么样?他是和你商量、和你推心置腹。他对所有人一视同仁,像我们厂矿的一般工人,我们在他面前都是无拘无束的,说话干啥的都很放松。不会像现在的个别医生,看病的时候是大夫,看完病就谁也不认识谁。跟张大夫这样的友情,让人怀念。”

“我的一生,有3个老师。一个是书本,一个是学校的老师;第三个就是我的病人。”张褒佳以拳拳赤子之心,亲切地抚慰了伤痛中的病人。

生命有所托 勤求精湛术

在张褒佳的众多病人看来,他绝对是个可以托付生命的人。

可以托付生命,不仅因为张褒佳无条件为病人服务的精神,还在于其高超、精湛的技术。

55载的行医生涯中,张褒佳一手创立了郑州市中心医院皮肤科,并将其建设成为郑州市内闻名的重点专科;曾先后担任郑州市医学会皮肤病分会主委、河南省地方病学术委员会委员等重要职位。

看到白癜风病人容颜憔悴、身心俱疲的模样,他潜心研制“蒺藜防白丸”;看到牛皮癣病人经久难愈、动辄复发的痛苦,他费尽心血研制“黑光治疗仪”……他为痤疮病人研制“痤疮酊”,为带状疱疹后遗症病人开辟“硬膜外腔注药治疗病痛”方法,为复发性多疖肿设计“穴位埋线”方法,为痤疮和过敏性疾病设计“穴位自血疗法”,为治疗天疱疮研制合霉素乳剂,以液氮冷冻技术治疗血管瘤等多项技术,在全省甚至全国都颇有影响。

而这所有的一切,都来自于对病人深沉的爱,来自于对皮肤病学科发展的高度热忱。

1929年1月,张褒佳出生在山西省万荣县。从小体弱多病的他,曾经差点被肺结核夺去生命。那时,他立下志愿,有生之年一定要让病人品尝到人生的欢乐。为了让医学之剑更加锋利,他在医学知识的海洋中如饥似渴地跋涉,常常以身试药,再现“神农尝百草”之志。

有多少次研制新药,为了让药效更加安全有效,他总是在自己身上先做实验,保证没有问题了再用到病人身上。

那些药常常会让皮肤深处遭受难以想象的煎熬,或灼痛如火烧,或瘙痒如蚁行,或溃烂而难闻,可张褒佳全然不顾。为了病人、为了疗效,他不仅要以身试药,还要亲自为病人换药,仔细观察病情,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那么多的皮肤病,外形上让人汗毛倒竖,气味上让人肠胃“翻江倒海”,更不用说很多病还具有传染性了。但张褒佳不怕,给病人诊断、换药时,疮疡、皮损、癣斑更成了必须要攻克的难关。

有一次,郑州市中心医院原泌尿外科主任段传启看到,张褒佳正在俯身凑近病人的皮肤,双眼与患处的距离几乎不足一寸,像个排雷战士一般认真地抠着患处。

是啊,张褒佳1200度的高度近视,检查时若戴着眼镜,不如裸眼中视物更加清晰真实。就连头黄癣这种早些年常见的传染病,散发着如同老鼠屎尿一样的恶臭,他也同样凑近了用手一点点刮,刮完了再仔细闻闻,以判断其病情。

十几本记满病例、笔记的“小本本”,是对他专注的最好见证。

几十年来,张褒佳都保持着早读的习惯。每天早上5点多,他都准时起床,认真阅读学术杂志。遇到国内外皮肤专科学术上的新进展、新技术,他都一字一句地誊抄到小本本上。直到去世前一天,他还在阅读最新的学术杂志。

除了研读医学书籍的心得体会,小本本上还记着张褒佳临床实践的悟道、验方效方等。他总是手不释本、时时翻看。遇到疑难病例讨论会,小本本就成了他的“秘密武器”,助他技压群芳,令四座拍案叫绝。

社会各界由衷地赞叹,张褒佳以精湛的医术,托起了生命的希望。

性情本淡泊 孜孜求奉献

身为名专家的张褒佳,甘愿做一名简单、普通的人。

一次,张褒佳因生病住在郑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按说他是医院的老专家了,可以享受特殊照顾。张褒佳却生怕给大家添麻烦,他不挑剔医生,医生的安排他一一照做;他不挑剔年轻护士来静脉输液,说年轻人更需要锻炼;他不挑选病房,说两人间的病房已经够好了。

就在最后一次手术后住入重症监护室期间,他醒来的第一句话仍然是:“谢谢,麻烦大家了!”护士帮他做口腔护理、给他喂饭,他坚持说自己也可以做,不必麻烦。一直到了临终前,他仍然不想麻烦大家,一再叮嘱后事从简。

这个简单而普通的人,害怕麻烦别人,却丝毫不怕别人来麻烦自己。

这个不怕麻烦的人,在住院期间,一旦有人来找他看病,他总是兴致很高,一次,给病人讲得正起劲,静脉输液针掉了,他索性拔掉,讲完后再让护士给自己输液;这个不怕麻烦的人,经常给病人开出几毛钱的处方;这个不怕麻烦的人,对挂不上专家号、登门求诊的病人,非但分文不收,有时见病人经济窘迫,还以钱物接济。

曾经,郑州市中心医院70%的医院制剂都是张褒佳的处方,如果处方提供给药厂来做的话,可谓一本万利,但张褒佳从未在这方面动心。张褒佳退休时,他创立的4个方剂已经申请了知识产权,给医院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可他从没有找医院提过任何要求。

由始至终,张褒佳都把自己当成一个普通的人、一个普通医生,他懂得享受平凡人生的平凡乐趣,又以一种淡定而昂扬的人生态度,感染和激励着身边的人。

老综合病房的人怀念,从医院到邙山、到黄河边,到公园、到田野,他们在张主任的带领下,扎风筝、做野餐,疲惫一扫而光,让工作成为一种幸福的感觉。心内科医护人员发现,张褒佳老主任与老伴儿每次走路,都会手拉手,琴瑟和鸣的情景让人羡慕不已。

就是这样一位入党40余年的老党员,在平凡的岗位上,一点一滴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彰显了爱党爱国、爱病人的人生价值。

人虽去,精神不灭。人们必将铭记张褒佳“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尚情操;人们必将追怀张褒佳“春蚕吐丝以医为命逝方尽、淡泊名利惟正立人直到终”的不凡人生。

 

张褒佳在细心为患者看病。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