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我还得感谢我的朋友许达,当我在北平最不稳定的状况下,写这本书的时候,他曾经跟我一块儿忠诚地工作。他不仅是一个第一流的秘书和助手,而且他是一个勇敢的出色的革命青年,现在正为他的国家奋斗着。他译出了这本书的一部分,我原打算在北方出版,可是战争发生之后,我们分手了”。
这许达是某人在白色恐怖下使用的一个化名,他的真实名字是谁,多年来一直鲜为人知,前些年笔者在寻访北方左联健在的盟员中,于1991年秋,在北京花园路中国日报宿舍拜访郭达时,才证实斯诺《西行漫记》序言提到的许达就是郭达,那天,他向笔者吐露了许多当年在斯诺身边工作的情况。
众所周知,斯诺是一位极富正义感的美国著名记者、作家,他和不少国际友人一样,曾不顾个人安危,倾注心血和热情,支持中国革命。1935年“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中,斯诺和他的夫人海伦出现在北平爱国学生游行队伍中,他和爱国学生们高唱救亡歌曲,高呼革命口号,又忙着采访和摄影,勇敢地同国民党军警进行斗争。
1936年,北平白色恐怖日益严重,斯诺得悉中国工农红军抵达陕北,他在宋庆龄的安排下,假借去内蒙旅行,曾秘密通过层层封锁线抵达延安,他是第一个到达延安的西方记者,毛泽东亲切地接见他并进行了长时间的谈话,获得了红军长征的大量史料。不久,他回到北平开始写作,于1937年2月完成了《西行漫记》初稿后,他急需找一个英语好又诚实可靠的助手,以便尽快出版这部著作,向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客观、公正介绍延安介绍中国革命。斯诺到北京大学找到王福时帮助他物色一个助手,王的同学郭达英文好,又勤奋,适合当斯诺的助手,斯诺欣然同意郭达做他的助手,负责整理抄录史料和文稿的翻译工作。
郭达,1909年生于湖南湘潭,1914年随父母迁居北京。1927年毕业于北京财政商业学院后在燕京大学工作。1930年底经郑佩介绍加入共青团,翌年由共青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北平左联。1933年曾一度担任北平文化总同盟党团书记、中共北平市委文委宣传部长,曾主编过文总机关刊物《今日》。同年8月,因叛徒出卖,郭达被国民党特务抓捕后被判刑四年监禁于北平市第一模范监狱。1937年1月他刚刚获释出狱不久,经王福时介绍到斯诺身边工作。
1937年3月开始,郭达每天前往北平崇文门盔甲厂13号斯诺家里工作。他很快了解到斯诺是一位头脑清晰又富于正义感的人,他不顾个人安危,从大洋彼岸来到充满血腥恐怖的中国。郭达以自己诚实和刻苦勤奋的工作态度而受到斯诺的称赞和信任,经过近两个月的工作译出了《西行漫记》前部中文稿后,他因受中共党组织指派到天津去,便暂时告别了斯诺。郭达走后,继续由王福时、李放翻译完成了《西行漫记》,1938年2月在上海出版发行时,还收入了斯诺延安之行拍摄的68幅照片,这就是郭达等最早参与翻译的中译版本《西行漫记》。
1939年夏,斯诺偕夫人海伦奔走于香港和重庆之间,同在天津的郭达保持着书信往还,斯诺曾约请郭达到身边工作,郭达感到非常宽慰,于1939年7月26日抵达香港后,在格罗斯特旅馆见到了别离近两年的斯诺和海伦,斯诺与海伦因急去重庆,便留下了许多延安带回的资料,还有在《八路军军政杂志》上圈点的文章,要郭达在香港翻译成英文,郭达一直工作到1940年初斯诺返回香港,他对郭达的工作很满意,他为能有这样一位忠诚可靠、得力的中国助手而高兴。不久,斯诺突然中止在中国的一切采访,决定前往菲律宾碧瑶去,并邀郭达一同前往。
1940年4月,郭达随斯诺飞抵菲律宾碧瑶后,开始了新的创作生活,斯诺完成了《为亚洲而战》,海伦完成了反映朝鲜籍革命家金山的传记文学《阿里郎之歌》。这期间,郭达从斯诺那里学到许多知识,他很佩服斯诺乐观、开朗的性格和他的写作准则:即坦白直率,尊重客观事实,坚决同虚假和谎言作斗争,斯诺最反对任何形式的空洞宣传。另外,斯诺养成了很科学的生活规律和习惯,他每天早餐后便伏案写作,中午稍事休息后又继续写作,每天午后之时开始作松驰活动,他晚间主要是阅读报刊和读书。在郭达心目中,斯诺是一位勤奋而又爱学习的国际友人。
1941年发生“皖南事件”后,斯诺曾在美国《星期六报》报道了皖南事变真相被国民党当局取消了他在华的记者特权而不能再来到中国,他偕夫人海伦回到了美国。
如今,这部依然受到人们喜爱的《西行漫记》,也更加思念这位杰出的国际友人,斯诺早已辞世,郭达也于1995年9月在湖南长沙病逝。斯诺和郭达用真诚和心血谱写的友谊之歌是永恒的,将永远留在中美两国人民的记忆里,永远、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