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节后图书消费未见大滑坡

2001-05-16 来源:中华读书报 实习记者 张岚 我有话说
本报讯(实习记者 张岚) 经过假日经济的“喧哗”,各家书店“以节造市”创出了一个个喜人的销售数字。然而假日消费的热闹会不会只是表面现象?过热的假日消费会不会带来节后市场的萧条?近日,记者从全国几家大型书城了解到,其节后的销售量与4月份的日平均销售量相比,并未出现所谓的大滑坡,从总体上看还略有上扬。

北京图书大厦节后几天的日销量维持在43、44万元左右,保持了4月以来的水平,与去年同期的40万元的日销量相比略有上升。深圳书城一般图书的平均日销量是20万元左右,5月8日这家书城销售量20万左右,5月10日其销售量达到了21万元。同时上海书城、沈阳北方书城的销售数据也显示出图书行业节后相对稳定的销售势头。

稳定的销售水平表明:“五一”7天长假对图书消费市场的拉动作用是明显的。相对于电器、日用品等生活必需品依赖假日集中消费带来的有限消费增量相比,图书市场的销量增长更多的是依靠对消费者非必需消费需求的激发。深圳书城主管销售的副总经理何春华认为,书城利用假期通过各种活动与宣传,调动了消费者心底的消费欲望,将这种潜在的、观望的文化需求变为现实,因而不会对节后的消费市场带来太大影响。

同时,购买图书是一种文化需求,它不同于其他日常生活用品的消费。这种需求是一种时尚,一种从众需求。人们在物质世界得到满足后,更需要追求精神上的丰富。何总举例说,去年11月深圳开展了深圳读书月“读书、藏书、品书”的活动,深圳书城在30天内开展了48项活动,当月销售达到800万册。但是在12月份,书城实现了1200万元的销售水平。这一事实也表明以图书消费为代表的假日文化消费热点,并不能简单理解为由于时间、空间转变而造成集中消费的结果。

就图书市场而言,假日经济对消费经济市场的刺激并未打破“某类消费品在消费结构一定的情况下,其数量规模是不变的”这一消费常量规律。北京工商大学产业经济学教授唐立军认为,消费常量是一个模糊概念,这个常量是与人们收入水平相适应的。“五一”破坏的不是这个常量,它改变的只是一定时段上的量。“五一”之所以成为消费的集中点和热点完全是由于时间造成的,这与因抢购风造成的集中无序消费而打破消费常量的行为是不同的。他认为假日经济出现的原因,一是因为人们收入提高,使其有了支付的能力。二是老百姓消费观念的变化,人们在基本的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之后,对精神层次的需要有了更多的追求。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