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名人”为何不及“百姓”

2001-05-16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翻开报刊杂志,充斥期间的是林林总总的“名人茶座”、“名人专栏”。贾平凹为广东《家庭》杂志写专栏,不论字数,每篇3000元,曾引起一阵议论和羡慕,其实有什么可议论,人家是名人,再说这是周瑜打黄盖,人家愿挨。一篇3000元并不算多,大概你没听说过王朔先生的狮子开大口,上海《青年报》记者向王朔约稿,他提出每字5元,2000字就是1万元。想象我们的老先生曹雪芹写《红楼梦》时穷得全家喝稀粥,最终穷病交加,死在家中;贫困的大散文家朱自清先生无钱买粮,活生生地饿死。或许有人会说,“今非昔比”,这只不过是历史的伤痛,现如今作家们大多有一份不薄的薪水,还有那一大笔稿费。余秋雨、王朔已成百万富翁,衷心为他们欢呼,因为演艺圈、体育圈成为百万、千万富翁的早已比比皆是。

但有一个问题是不可忽视的,那就是你虽是名人,但你写的文章究竟值不值那么多钱?读者的眼睛是雪亮的。《南方周末》那些名人写的《芳草》版因为读者不爱,而不得不割舍,现在的几个专栏版也是读者批评最多的版面,为何?原因是这些文章虽是名人所写,却大多叫读者难以读下去。这也难怪,“人怕出名,猪怕壮”,要他们写的人太多,就不得不应付了事。但读者对你的应付却是大为不满。

曾喜欢沈宏非先生在南方周末上开的《写食主义》专栏的我,现在不但不喜欢,而且是看了就烦,如今是他的作品一概不看,其实这不光是我一个人,那些曾喜欢过沈宏非先生的《写食主义》的人,对他已是很失望了。他在《南方周末》有专栏、《南方都市报》有专栏,据说还在几家报纸也开设了专栏。想想看,他能有那么多精力去写精品?

再翻翻报刊,刘洪波先生的文章是满天飞,文章不乏有佳作,但敷衍的文章却真是不少。不过认真也好,敷衍也好,高稿酬却少不了。你约稿就写得差一点,当然要用,还得付人家3000元一篇。其实好的稿件不完全出于名家之手,不是有很多传世佳作都是“处女”作吗?编辑们何不多花点精力在众多的自由来稿中挑选佳作?

《南方周末》的“百姓纪事”、“百姓茶坊”,《信息日报》的“百姓话题”,《中国经济时报》的“百姓广场”都深受读者喜爱,而成为最受读者欢迎的版面,我认为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面向了普通百姓。要做到这一点,那就不管你是名人,还是一般的作者,只要文章的质量好我就刊登,否则你再有名气我也不用你的。说句实话,别以为你打一个“名人茶座”、“名人专栏”读者就喜欢!你再花多少钱请名人写,不是精品读者不领情,要知道你的报刊杂志,面对的是广大的普通百姓!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