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从乞丐到教授

2001-05-16 来源:中华读书报 陈洁 文 我有话说

阎纯德的故事,怎么看怎么像一个传奇小说,从逃荒行乞、卖身改名,到成为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国名牌大学客座教授,这中间经过的种种艰辛和奋斗,说来总不免让人动颜。阎纯德原名高书泰。1942年,不到3岁的高书泰由大他12岁的哥哥挑着,开始沿黄河逃荒。在他出生之前,父亲就被国民党抓去当兵,从此杳无音讯。母亲带着4个儿女住在黄河边一座破庙里,以挨家乞讨为生,最后走投无路,忍痛将小儿以3升黑豆为价,卖给了一户阎姓村民,从此高书泰改名阎纯德。

阎纯德在同样一贫如洗的养父母家得到了不少宠爱,9岁那年,父母同意他到离家6里的村里去读书,条件是每天要保证有半晌给家里捡柴禾。买不起课本,就借邻座同学的整本整本的抄;没有练习册,就到坟地去收集上供的草纸,就这样,会考时他居然在全区上千名学生中夺了状元。初中三年,他全部的生活费用就是每月7元的助学金,正在长身子的年龄,却常年以4分钱一份的熬白菜下饭。冬天手脚都冻烂了,学校破例补助他5元钱添置了一件棉袄,这件棉衣的袖筒后来被接长过两次,一直穿到读北大时。就在这样的条件下,阎纯德狂热地爱上了诗歌,在河南大学附属高中读书时,他几乎读遍了所有能见到的各类文学作品,并开始在报上发表诗歌。

作为河南省长跑运动员、400米和800米少年组的纪录保持者,阎纯德拒绝了省体委要保送他进北京体育学院的安排,离开集训的省体育场,参加高考,并幸运地成为北大当年在河南录取的两名学生之一。几年的大学生涯,阎纯德发表小诗及短文近百篇,受到老校长陆平的嘉勉。毕业后被教育部派往北京外国语学院进修法语,接着分配到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

从卖生到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整整26年过去了,养父没有等到这一天,在儿子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他就含笑而去了。当年他反对儿子读书,是怕他翅膀硬了远走高飞,养儿防老的美梦成空。阎纯德知道这个意思,所以工作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养母从黄河边接到北京,这位一生劳苦的74岁的老妈妈,在生命的最后10年里,尽享了丰衣足食、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

从70年代到90年代,阎纯德先后4次前往巴黎东方语言文化学院、普罗旺斯大学等大学执教,共7年多时间。在漫长的教学生涯中,他一直坚持研究,笔耕不止,目前已有《欧罗巴,一个迷人的故事》等4本散文集和《宇宙中的绿洲》等2本诗集问世,而在其“中国女性文学”这个研究领域里,阎纯德同样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专著《20世纪中国女作家研究》、《中国现代女作家》,编著《20世纪华夏女性经典文库》的出版使他成为著名的女性文学研究专家,他还主编有影响一时的《中国文学家辞典》6卷本。

如今的阎纯德是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汉学研究所所长,大型纯学术杂志《中国文化研究》和《汉学研究》的主编。曾几何时,他最大的梦想只是在暖和的屋里,一边看书一边就着热热的肉汤吃一个肉夹馍。而现在,他最想做的是把他一手操办起来的《中国文化研究》办得影响更大,再写几篇自己满意的小说。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