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大学生读书主要目的是陶冶情操和休闲放松,其中读英语书(45%)、计算机书(45%)、专业书(9%)、其他书(1%),大学生读者最大的需求是短时间内了解图书内容(65.2%)和完整快速地查阅所有在架图书(50.6%),大学生成为图书俱乐部会员或网络书店会员的两项是低折扣购书(42.7%)和获得新书信息(46.3%),购买盗版书(81.6%)和古旧书(65.5%),对于禁书,赞同率只有(16.6%),绝大多数大学生认为现在的书价应该降低(90.5%),有9.5%的人认为比较合适。
读书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一项重要的精神文化活动,在阅读上,大学生更倾向于读书方式自我化、个性化,力求能够录找一个特有的读书氛围和空间。调查表明,首都的大学生们真正能够拥有读书时间是很多的,而且他们在校园里也能够选择合适的环境和氛围。
高校群体对于社会文化的积累和传播最具有无可估量的作用力,尤其对庞大的文学类、外语类、计算机类的图书领域,近年来,整合的范围远比其它图书宽泛得多、丰富得多。大学时代是文化吸纳的黄金时期,大学生对自身文化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阅读方面,每周读文学书在5小时之内的占到61.0%,5-15小时的占到40.7%,在15小时以上的有9.5%,而每天读英语书占45%、计算机书占45%、专业书9%、其他书1%。
大学生作为校园文学熏陶的一类群体,他们更多地表现出个体休闲与文化消费的丰富性和多样化。在读书时段的选择上,有62.0%的人选择在晚上,而有38.0%的人将在一些不固定的时段内阅读。涉及到读书地点,有53.9%的人选择在寝室,40.0%的人选择在图书馆,还有6.1%的人会在树林、草坪、湖边等。这样就更把读书当成一种情调,一种氛围,一种生活状态,而不仅仅局限于一种文化知识的接纳,也不仅仅是消遣和精神的放松。所以我们更能确定,大学生在读书时,同时存在着知识积淀和精神休闲两种读书目的。
调查表明,现代大学生阅读时,英语和计算机是首选,而文学类图书品种中对哲理散文和小品的选择率高达68.9%;小说中多以49.7%的传记和45.6%的武侠主居;科幻(36.3%)与言情(34.7%)对他们来说似乎又是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两个极端;休闲放松(39.4%)与陶冶情操(39.4%)并行,专门学习(16.0%)。学生阅读书时,是否会特别重视某个环节?以下表格是调查清华大学的具体情况:
项目是否
作者 75.4% 24.6%
作品 80.6% 19.4%
出版社45.9% 54.1%
调查北京大学学生每天的时间分配中,按看电视、听广播、读报刊、上网等进行分类调查。(单位:分钟)
时间0-1010-3030-6060-120120———
看电视 60.8%17.0%10.5%6.3%5.4%
听广播 42.5%30.6%15.9%6.9%2.6%
读报刊 9.5%50.1%22.1%15.0%3.3%
上网25.5%25.2%36.3%12.0%1.0%
读书10.9%30.0%40.6%15.0%3.5%
其中上网的时间比较特殊,基本上没有拉开差别,这就表现网络对大学生的吸引还没有形成固定的消费特征,动态的变化范围还是很强,在信息接收与知识吸收上,读书更能代表消费的结构化倾向。而看书时间,大多数是在课后,学习任务结束之后,这里有一个区别,理科生大多课外时间少,看书时间也少;而文科生则较灵活,即使是学习紧张,也还会有很多时间看书,比如在课堂上,或者逃课,这一定程度上是受一些老北大人的影响,即凭自己兴趣读书,去泡图书馆或者逛书店或者听讲座,而不是读死书。
大学生购书方式多样化,有备选书店、网上、特价书市、旧书摊等,而经常买书的人占72.2%,不常买书的人占22.0%,基本不买书的占5.8%。其中71.4%的人买书选择第一渠道是书店,19.6%人喜欢去旧书摊,9.0%人选择网上书店。而网络作为一种新的媒体在信息传播领域冲击出版业时,它带来的影响不在于购书形式的剧烈变化。大学生对难买的书是否会通过网络订购时,选择会的占23.3%,否的占75.1%,原因认为,不安全占41.5%,配送不及时占37.8%,价格高占19.7%。大学生加入图书俱乐部的为16.6%,加入目的为低折购书(38.7%),获新书信息35.3%,而交流读书体验只占到10%。
记者采访一位人民大学姓王的同学,她说:“我之所以选择到书店买书,因为人大周边有许多一流学术书店,如海淀区新华书店、万圣书店、国林风书店、风入松书店等,一方面方便,另一方面也不会买到盗版书。喜欢空余时间在书店随便走走的感觉,说不定能带来一份惊喜,因为无意之中突然发现一本好书呀!”她还讲述同学们选择买书的心态,有的选择去旧书摊,因为新书太贵,并且学生手头紧,好书不如等到毕业有了收入之后再买;喜欢沙里淘金的感觉;喜欢收藏现在已经绝版的好书;喜欢收集某个门类的书籍,比如古籍书等。有的选择网上书店,为的是体验新式生活,体验网络时代的感觉;因为学习时间紧张,尤其是理科,除了学习就是实验,基本没有那份闲情去逛书店,更不用说是旧书摊了;还有就是网上书店打折够狠,合穷学生的胃口;检索方便,找书容易;并且人大研究生99年宿舍上网,本科生2001年宿舍上网,非常便捷。那些不常买或基本不买的同学,手头紧,时间少,看书去网上,买了书没有地方搁,毕业还要出搬运费;国家图书馆的藏书量在全国范围最大的,因此先读图书馆里的书再说。
大学生由于对图书内容或作者的强烈肯定和认同而引发,但也受其它因素的影响,购书目的与方式同样不是绝对的,下面是北京师范大学对排行榜上的书购买情况:
一般会随便翻翻62.2%
无所谓看重与不看重20.0%
非常想看 9.4%
大学生自主意识在购书问题上的决定作用尤为明显。一般购书,意见征求为自主决定占69.9%,同学和朋友占23.3%,师长占5.7%。购书意向也很不稳定,购书前有购书计划的占34.4%,没有计划的高达44.6%,对于盗版书,74.6的人会买,24.6的人不会买,对禁书,有46.6%的人会买,而52.8%的人不会买。
所调查的同学中,注意建立并充实自己书架的同学并不占多数,也就是说,刻意藏书,并且注意自己藏书的种类和体系的人越来越少了,记得1997或1996年左右北大研会曾做过一个藏书状元评选,选出来的几位的藏书量也很令人佩服的,四个人的研究生宿舍往往会被某一个买书狂人占据所有的可利用空间;但是现在,北大学生或者由于书价太高,或者由于学费太高,或者是兴趣转移到网络上,或者是注重一些急功近利的学生活动上,总之藏书风气比以前已经有所下降。至今仍在坚持藏书的同学中,用来充实自己书架的,除了一些公认的好书之外,有一个很重要的现象就是,青年学生喜欢表现出自己的个人品位和与众不同之处,比如喜欢某一个人的著作,就会搜集齐全他的著作,比如王小波、王朔、奥威尔、刘小枫、金庸等等,以此显示自己的品位;还有就是受老师以及同学影响很大,某个名师的推荐或者某个讲座前后会都引起周围书店的一股小小的销售高潮。如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陈斌,在北大读书7年,藏书量已近3000余册,藏书种类广泛:古今小说、学者随笔、文学研究、传统饮食、园林、建筑、诗词文化等,主要侧重在学术类著作中,其中尤其是红学著作,总共达300余册。喜欢逛万圣、国林风、以前的风入松、三联韬奋图书中心、琉璃厂、潘家园等等。
大学生书架上除了专业书以外,还有什么书呢?记者调查了解到,书架上小说占42.5%,学术类著作占40.6%,其他的书占16.9%。小说可以休闲、放松自己;经典名著可以陶冶心灵;学术类著作,不但能学习研究,还有收藏价值,因为一些经典理论著作,数量较少,一般在3000———5000册之间,甚至有1000或2000册的,且重印可能性较小,如果错过则很难再找到。收藏其他书,诸如戏剧类、古籍类、计算机类等等也都是个人兴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