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人猿揖别在何年

2001-05-16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1979年元月18日,美国《纽约时报》出乎寻常地在头版以醒目的标题——“类人猿”发现问题上的人类学家之争,载文介绍了人类学家间一场广泛激烈的争论,并刊载了大幅照片。 这场争论的焦点是,新发现的猿人化石是否为迄今已知最古老猿人或类人猿化石,主角是两位著名的人类学家,英国人类学家理查德·利基和全美知名人物唐纳德·C·约翰逊博士,这称得上是一场势均力敌的真正的战斗。

当前这场争论的主角、英国人类学家理查德·利基的父亲路易斯·S·B·利基(简称“老利基”)是一位了不起的考古学家。理查德·利基也像他父亲年轻时一样,足迹踏遍了整个东非大地。他从童年时代起,就和他的两个兄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跟随父母外出考察。年轻的利基兄弟们所具有的考古经验和田野调查的工作经历,远远超过大多数学院派古人类学家整个职业生涯的积累。

1972年,小利基终于获得了他的第一项重大发现——挖到了一个相当完整的颅骨化石,且头盖骨比以往发现的类似化石要大,没有明显的眉嵴骨。老利基欣慰地笑了——小利基找到了一个真正的人类祖先,生活在200万年前或更早些时期的非洲大陆,再一次肯定了老利基长期坚持的人类起源非洲说。经审慎分析,认定该头骨化石的年代为190万年前。1973年,小利基公布了他的发现,并简单地将他的重大发现称作为“1470号”。

70年代初,小利基进行的三次考古探险都很成功,他在自己独具慧眼选定的地区,仅用四年时间便获得了其双亲苦苦寻找30年才等到的重要发现。1975年,35岁的小利基成了科学界的一位超级明星。

“露西”出世

年轻的美国人唐纳德·C·约翰逊曾回忆说:“在中学时代,我从《国家地理杂志》上得知东非人的消息,意念中奥杜威峡谷的神奇声响犹如洪钟般时时撞击我的心房。毕业那年,尽管我的老师保罗·莱塞很希望我能进一步学习化学,但我却越来越痴迷于古人类学。老利基的经历证明,一个人完全可以把挖掘化石作为职业。”

1972年,正在做博士论文的约翰逊经历了一次戏剧性的转折。当时,小利基认识的一位学地质的研究生莫里斯·泰伯正在埃塞俄比亚荒漠中收集地质史料,他对大裂谷北部终端一个叫做阿法尔的三角地特别感兴趣,小利基建议他邀请古人类学家对相关地区进行一次田野调查。约翰逊虽然尚未完成他的博士论文,但还是应邀陪同泰伯一起前往。1973年,他们在阿法尔一处被称作哈达尔的荒凉不毛之地安营扎寨,建立了研究基地。

一年之后的1974年秋天,约翰逊和他的小组找到了一具骨架保留着近40%的化石,与现代人极为相似、距今年代为300万年,约翰逊给他取了一个颇有诗意的名字——“露西”。这一发现使约翰逊名声大噪,成了一位国际知名的古人类学家。

进攻与反击

正在人们对小利基的1470号化石年代尚存疑虑时,约翰逊却声称他的发现“是寻找人类起源历程中的一次史无前例的突破……我们在短短两天时间里,使人们对人属的认识向前推进了150万年……以往所有关于人类演化的谱系和发现,现在都必须被重新估价。”在之后的一次会议上,小利基等公布了在奥杜威峡谷及库比福勒地区的一些新发现,以澄清有关化石年代的问题。约翰逊却在随后出版的《露西》一书中表示,“小利基等的种种努力都是为了回避年代问题,小利基及他的小组其实很明白他们的处境。”约翰逊的态度开始引起利基家族的强烈反感,他们真的生气了。

提出一个新种往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约翰逊引入的南方古猿阿法种也在古人类学界掀起了波澜。关于化石分类谱系的论战终于在1978年的一次诺贝尔讨论会上拉开了帷幕,双方的争论在约翰逊及其合作者公开发表了他们的分类谱系后达到了白热化。

约翰逊等人在文章中将“露西”及“第一家庭”称为人类最早的祖先,如果正是如此的话,这无疑将是人类进化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缺失环节”。在约翰逊的谱系图上,阿法种位于人类进化“Y形树”的底端。人类之母“露西”是树的主干,并产生出两个分支。约翰逊这一思想不仅与利基家族长期坚持的“人类起源于尚未确定的远古”的观点相左,还试图将利基家族的一系列重大发现纳入其进化谱系,有着独享最古老人类发现者殊荣的意图。

在这场争论中,小利基认为,约翰逊的结论过于草率,缺乏足够的化石证据,“露西”的归属还是一项有待商榷、悬而未决的化石发现。在约翰逊出版有关“露西”的著作后,双方的关系日趋恶化,随着论战的升级,逐渐演变成了小利基与约翰逊两人之间的对峙。

新的发现

随着鉴别、区分物种基因技术的改进,有关基因证据表明,人猿揖别的时间正如小利基猜想的那样,至少应在500万年乃至700万年之前。只是由于尚未找到支持如此遥远年代的化石证据,因而分子基因学的研究结果还不能作为定论。

最近的一些考古新发现又使类似的争论再度升温,做出最重要贡献者是利基家族的成员梅薇·利基。1994年,她在大裂谷中一处叫卡纳波依的不毛之地出土了年代为420万年到390万年前的人科化石碎片。这些发现不仅是因为年代古老,更重要的是它们似乎不同于以往发现的任何物种,梅薇·利基的研究小组已将其命名为“南非古猿阿蒙种”。

大约在同一时期,另一些研究者在埃塞俄比亚的阿拉米斯找到了年代为440万前的另一个新种。尽管目前对此种的归属与命名尚有争议,但却能肯定无疑地表明,人类进化进程中确实有过相似种属重叠共存的时期。

这些惊人的事实预示着,人类进化的简单直线思想正面临严峻的挑战和危机。应当说,人类如今对人类起源模式和途径的认识,不但没有变得清楚,反而更复杂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利基父子长期以来竭力倡导的“灌木丛”式的进化思想,比以往更具说服力。

因此,有关“露西”归属问题的争论再次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人类进化史上缺失的环节依然未知吗?也许是,也许不是。

1996年,约翰逊在当年的《国家地理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又情不自禁地表白说:“露西”也许不是我们最古老的祖先,但她仍是我们了解得最多的先人。

小利基早已拒绝对这类争论发表任何评论,他依然自得地仰躺在轮椅上,笑看世人为是非恩怨而一争短长。

(摘自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V iew·新视角TM书系”——《真实地带——十大科学争论》,该书由赫尔曼著,赵乐静译)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