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高档科普杂志:尴尬面对重重难关

2001-05-23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上世纪末,中国科普期刊市场突涌热潮,一批高档的科普杂志先后创刊。《中国科技画报》、《科技新时代》(1995)、《N ew to n科学世界》(1998)、稍后出现的《中国国家地理》和《大众机械师》(2000年)等,这些科普杂志以独特的经营理念、图文并茂的精美版面、崭新的内容模式,着实让科普爱好者兴奋了一把。几年之后,这些高档科普杂志的现状如何呢?带着这一问题,记者走访了这几家杂志社。

令记者惊愕的是,在接受采访时,这些轰动一时的高档杂志的负责人均表示:目前投出远大于回报,盈利目标还难实现,亏损仍将持续一段时间。

高档科普杂志没走上普及路,却让亏损普及了他们。确实耐人捉摸。高档科普杂志为何陷入如此尴尬境地?普及之路缘何困难重重?这是成为每个科普爱好者关注的焦点。

高质量与高成本的两难
翻阅这些杂志,读者都能发现,无论在图文的制作、内容的选择,还是在版面的设计或者纸张的选择方面,这些杂志都极其高档精美,图文并茂,力求精深;但另一方面,这种高质量往往代表价格的不菲。据记者观察,近期的《中国国家地理》售价为16元,《N ew to n科学世界》则售12元,《科技新时代》售价10.8元。《大众机械师》和《中国科技画报》也都售价10元。

据专家估计,期刊精美化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传统科普杂志虽然价格低廉,但往往存在文字繁琐、制作粗糙、形式单调的弊病,很难迎合人们日益快节奏的城市生活。科普杂志走精美化道路有其必然的原因。

关于价格,上述杂志社的说法颇为一致。据介绍,他们面对的顾客群体都是处于20-40岁之间的有购买能力的青年人,有的干脆直言不讳说是白领阶层。对于这些读者来说,每月十来元的价钱当然算不上贵。《科技新时代》的刘一凡先生作比较说,美国的《Po pu lar Sc ien ce》每册定价是3.99美元,合计人民币三十多,而同样档次的《科技新时代》在国内只卖10元人民币,说价钱贵肯定是没根据的。他认为高档科普杂志不可能走上降价的道路。

魏志强先生发出的声音则与众不同。他说,现在的高档科普期刊走的价位普遍偏高,明显是高估了市场的需要和国民的消费能力,十元之上的价位谁愿经常掏钱买呢?他透露,《中国科技画报》有可能进一步调整价位,但详细计划尚未出笼。

“引进”模式 与“本土化”的抉择

在记者所能接触的10元以上的高档科普杂志中,除《中国科技画报》外,其他杂志均为来源于国外的“舶来品”。《科技新时代》是美国知名杂志《Po pu lar Sc ien ce》的中文版;《N ew to n科学世界》则是《N ew to n》的简体中文版;《中国国家地理》则是中国地理协会主办的《地理知识》与美国传奇色彩浓郁的《美国国家地理》合作的结晶;《大众机械师》是美国男性读物同名杂志《大众机械师》的中文版。

针对这种“引进”现象,各家杂志均认为是市场选择的必然结果。《科技新时代》的总编黄国桂先生的看法较为典型。他认为,科普杂志的发展离不开科技水平、资金投入等因素,也和读者市场的成熟度息息相关。国内的科普土壤远未成熟,综合科技力量落后;人们的科普意识薄弱;科学家往往缺少科普素养,无法将高深科技知识普及化。在这种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引进”外来模式成为唯一抉择。

不少人士也表示担忧:这种翻版国外科普期刊的简单模式只能让科普走进死胡同。等刚进来时的新鲜劲一过,这些与中国读者人文背景、阅读习惯都不相符的外来杂志,怎么能适合中国读者的口味?因此,有人提议这些外来高档科普期刊走“本地化”或“国产化”的道路。一位杂志的负责人甚至断定:“在目前中国人受教育程度不高的情况下,引进外国科普杂志将是死路一条。”

杂志面对 发行渠道的“瓶颈”

和整个出版行业一样,高档科普杂志面临着发行的难题。具体表现在:发行渠道有限,发行效率低下;“二渠道”不畅;货运系统能力不足。

一直以来,邮局作为唯一的发行渠道,曾为期刊的发行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但随着期刊市场的变化与发展,邮局单渠道、少形式的现状越来越满足不了期刊的发展要求。《N ew to n科学世界》的吕祥就抱怨说,发行是期刊发展道路上的“瓶颈”之一。邮局尽管能够承担很多的发行工作,但效率低下,完全没有支持、推广新期刊的能力。广大的“二渠道”又因为得不到国家政策与法律的支持,普遍实力有限,难以承担大规模的发行推广工作。

高档科普杂志路在何方?每一个科普爱好者都在疑惑。

对此,专家们提出不少见地,大概可以归结如下:一、高档科普期刊必须得到社会、企业的大力资助,才可能长期支持下去;二、期刊本身也必须进行改革,一方面在内容上要接近生活化,不能玄之又玄;另一方面不能走以前事业单位的老思路,必须全面改革经营体制;三、高档科普杂志的发展,依赖于国人整体素质的提高。另外,国家政策要大力扶持科普事业,不仅仅口头要提倡,还应该适当放宽法律环境,使更多的资本介入科普市场。

但理想和现实永远存在着巨大的鸿沟。对于力量单薄的高档科普杂志来说,要想跨越现实的重重难关绝非易事。普及之路漫长而修远兮,他们还将在这尴尬的路上徘徊多久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