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伯中”,子虚乌有;冉伯牛才是孔子的学生!冉伯牛,名耕,“伯牛”是字。古人的名与字在涵义上往往相近、相关或相反。这“牛”与“耕”就属于“相关”的一类,因为牛可以助人耕作嘛。例如孔子还有一个叫司马耕的学生,字子牛。据说,有个历史学家就是从古人名与字受到启发,作为研究的突破口,推翻了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关于西汉人“赵过始为牛耕”的说法,认为早在春秋时代我国就推广了牛耕技术,从而把我国牛耕的时代提前了数百年。
在《人的学习与发展》的作者相继推出的《学习学》一书(新华出版社99版)中,再次谈到了“人们很早就认识到了人在个性方面存着差异”(第157页),这自然无可非议。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在注明引自《论语·先进》的情况下,却又一次出现了“冉伯中”,而且竟能再一次逃过了责任编辑的眼睛!编辑是否负“责任”地对引文加以核对过,真让人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