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价、平淡、单调
2001-06-13 来源:中华读书报 □宫 尧
我有话说
5月22日应朋友之邀赴南京参加一个所谓的学术会议,开会之余,到南京市繁华的湖南路上走了走,看了看。发现该路上的报摊都是一个个的小车,上边摆放着十几种报纸与杂志,买十份当地的各种报纸只需3元多钱,而此价位在北京只能买3份1元报及6份5角报。内容上看大同小异,没有多少千秋可分。杂志呢,无论在书店,还是在“报车”上均是当地的那么几种,就连当地号称全国有名的几份少儿类读物均没有,更别说那本常常被江苏文化人引以为傲的《译林》了。走进一家家门面开阔、顾客稀落的书店,只见统一着装的服务员远远多于购书者。便宜的国内杂志不多,贵的外国杂志不少,挑来挑去,只购得了一本《钟山风雨2000年试刊号》,原来是一本有着近40年历史的《江苏文史资料》。书架上点缀般放了一些上世纪的各种旧杂志,而新世纪的却少而又少。面对这样的情景,我想帮朋友购一本上个世纪的杂志,问对方是否能够打点折,服务员轻轻地说了一声“原价”。还能再说些什么呢?在南京的几天里无论是在紫金山下、玄武湖畔、夫子庙间,还是在湖南路的几栋出版大楼里都找寻不到我的期望与渴望。或许是我看的有限,或许是我没有找对购杂志的地方,但几天里,南京期刊市场留给我的印象只是——平价、 平淡、单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