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悟空传》出版以来,关于它的评论就没有停止过,正所谓解读《悟空传》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过程,究竟如何,一定要看了才知道。
所以就从同事那儿借来了这本号称网络第一的小说,一晚上看完了,没什么感觉,第二天没想还他,也许潜意识中想再看一遍,但到现在也没看,这也是我对《悟空传》的印象:让我有点感动,但这种感动不会持久。
不少读过该书的人在网上发帖,其中不少人都是为唐僧的那句话感动:“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也有的称赞全书洋溢的自由主义精神,正如悟空所说:“天下再无可拘我之物,再无可管我之人”;而我最感动的却是书中透露出的平民精神,或者叫平民意识,无论悟空、八戒,还是唐僧,他们向往的并不是成仙得道,而是过自由自在的平民生活。“那天上,有一轮那么蓝的月亮,满天的银河,把光辉静静照在一只哭泣的猪身上”,这句话让我感动许久。
长久以来,悟空的形象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就是一个为争取自由不屈不挠的斗士,成为为自由而战争的象征,把他视为神,但人们却很少挖掘他身上的人性。
《悟空传》能如此畅销,与周星驰的《大话西游》有很大关系,许多网民,包括《悟空传》的作者今何在,都是“大话迷”,正是有这样的悟空情结,所以才有了《悟空传》和《悟空传》的畅销。正是有这样一些大话迷,才有了对悟空的深入描写。
《悟空传》与《西游记》不同,至少它让我们看到了孙悟空的内心世界。当孙悟空紧握着紫霞的纱巾,终于心死的时候,当时的他无论是否深爱着紫霞,也绝不再是一只没有感情的石猴了。“每个人出生时都以为这天地是为他一个人而存在的,当他发现自己错了的时候,他便开始长大了。”作者在书中这样写道。这样的悟空才是我们所喜欢的悟空,敢爱敢恨。我不敢肯定孙悟空是否曾经也有过那样的心路历程,我也不知道他是否真的从来没有爱过紫霞,我只知道当看到悟空心死的一段,一定会有很多女孩落泪的。这是一个没有英雄的年代,能够称之为英雄的人太少了,所以人们才更加渴望英雄的出现,即使是神话故事中的英雄也好。孙悟空本来就是一个英雄,而不是琼瑶言情剧中的奶油小生。
不可否认,《悟空传》的流传是由于它的大话色彩极浓,有可读性。全书运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极尽夸张之能事,于是便很吸引人,诸如“几万万”“几亿亿”之类的字眼,光是这些词就足以令人浮想联翩。对《大话西游》可以说模仿到家了!
但这本书作为小说却布局混乱,有点类似剧本。我怀疑大家之所以说这小说好,就是因为其布局把大家搞晕了。我看完《悟空传》,隐约知道在讲什么,但是故事的来龙去脉却模糊得很。直到看到网友评论,才知道是怎么回事!有人说“想写出流行的东西来,只要让别人看不懂就行了”,我不知道是不是这样的?如果不是这种乱七八糟的布局,像这样的构思、情节设计是很难取悦于人的。作者今何在说,他自己不认为《悟空传》体现了多高的水平,因为毕竟是即兴的写作,连提纲和草稿也没有,写这一集时自己也不知下一集会怎么写,但也许正是这样不加修饰才不经意地表达了真实的情绪。
虽然这只是一个神话故事,但带给读者的感动却是真实的。天篷对爱情的坚持,金蝉子对信念的执着,我们也曾经有过?写完这篇稿件的时候正是晚上,天上没有月亮,却依然让我想起那句话:“那天上,有一轮那么蓝的月亮,满天的银河,把光辉静静照在一只哭泣的猪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