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叶圣陶的无奈与尴尬

2001-07-25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那是文革期间,1974年,山西有个山村的民办小学教师,贫病交迫,在求告无门后,向当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叶圣陶先生写了封求助信。在得到“似宜与当地有关单位商量解决”的首封回信后,这教师颇执著,又连写两信,结果都是得到“没有办法解决你的困难”、“无能为助”、“来信交教育部人民来信来访组妥善处理”等的答复。后来总算苍天有眼,他服几副中药后,病逐渐痊愈。此事始末见2001年7期《山西文学》。

人们熟知叶圣老青少年时代境遇坎坷,深知下层人民的悲酸和不幸,一向同情弱者。后来成为作家,提出“为人生而艺术”的创作主张。他的作品成为现代文学的瑰宝。此后他办刊物,办书店(开明书店),从事民主运动,一生奉献给文化教育事业。

我虽始终未亲承叶老謦亥欠,但从叶老友人及见过叶老的人的一些文章里,知道叶先生是一谦谦君子,恂恂长者,对人极富同情心,总是为人解难,即使是从未谋面者的求助。曾记得这样一件事:1946年(那是未解放前),河南有位高中二的18岁青年,此人姓韦名芜,因投稿触怒地方当局被学校除名。一筹莫展之际,写信给上海《文汇报》《读者的话》(柯灵先生主持)求助,信刊出他以为上海能找到工作,盲目闯到上海,无处栖身,幸柯灵先生给他再发求助信并加编者按,吁请广大读者援手。在暂时生活有着落后,经柯灵推荐,《文汇报》决定录用,但按规定需有铺保和保人。茫茫大上海,他哪有熟人。事为叶圣老得知,他向叶老求助,虽素不相识,叶老慨然答应,以开明书店和本人名义为韦芜作保,他终于进了《文汇报》,以后成为记者、编辑。他一生铭记着叶老的援手。

1949年前,人心巨测,人与人间心防重重,叶圣老对素未谋面的青年,能伸出援助之手。1974年他身居教育部副部长高位,又是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何以如此冷待一个贫病交迫的民办小学教师,前后判若两人呢。我在苦苦思索后才有答案。原来文革期间,人心乖离,好心未必有好报,老人难免有戒心。再说他虽身居高位,但并无实权,他的话并无九鼎之重,试看他两次把那位教师的求助信交他属下的机构处理都无结果。叶圣老处于无奈尴尬之境,记此一事俾使世人知道世事的复杂,应设身处地为人着想。

  (南京下关姜圩路120号 李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