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文化中国的另样解读

2001-08-22 来源:中华读书报 乔力 丁少伦 我有话说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中国历史上对各族人民的生存和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对世界文明做出了杰出贡献。尤其是它的内在精神已渗透到炎黄子孙的血脉中,其影响是弥久深远的;当代中国人———无论是谁,都无不深深地打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

历史的车轮行驶到今天,中国传统文化无疑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宝贵资源。对于传统文化,我们的态度是,立足于当代中国,从我们的问题或我们的精神需要出发,以新的视野或现代意识,对中国文化中某些被反复咏叹的东西给以重新观照或解读。

现代派诗人、著名文学史家闻一多先生宣称:“一般人爱说唐诗,我却要说‘诗唐’———懂得诗的唐朝,才能欣赏唐朝的诗。”如果善于理解这种逆向思维的丰厚内涵,并由此引申开去的话,那么,我们则想说:中国文化虽早已成为国人耳熟能详的话题,但假如只满足于平面式的浅尝辄止,就很容易指木为林或见林失木,最终反倒是空泛无得并且莫知归依了。所以,我们现在才尝试着变换习惯性的认知方式,移果就因、因反作正,从文化的特定视角来重新解读而非直接面对某些重大的历史或文化主题,特意选择那些人们普遍感兴趣即茶余饭后可供谈资的历史事件或人物作为题材———这是一些世世代代都在反复谈论的话题。问题在于,今天应用一种什么样的眼光和口吻重新谈论它。我们力求以扎实确凿的史料为根基,采取富有文采、生动流畅的散文笔法,对其进行多元观照与文化透视,反映重大历史、文化主题,并给予历史阐释和文化反思,折射出某些文化精神。缘此而往,就有可能寻找到另一扇尚未被开启过的门扉,那里面当有着不尽胜境、无限风光去等待我们的发现、辨理……所以,本丛书强调知识性,但不是一般性的知识读本;强调学术根基,但不是纯粹的学术专著;强调可读性,但不是违背史实的任意杜

撰;强调个人新见,但不是只顾新异的凿空立论和华而不实的游戏笔墨。浓郁的文化观照反思和多出新见卓识(观点新或视角新),是本丛书的特色和宗旨。

本丛书中的每一种,都精心选择国内在各自领域有造诣的专家学者撰写,注重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的叙述方式,采用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选择相关的、经典的图片,采用彩页插页和黑白附图的方式,从而更具有鉴赏价值和收藏价值。本丛书面向中等文化以上的广泛读者群,使其在轻松、趣味盎然的阅读中,得到启迪和收获,以提高综合文化素质和鉴赏品位。

本丛书强调“可操作性和持续发展的张力”,即灵活性和巨大的包容性,作为一个长期的品牌选题,视具体情况,分为若干辑陆续推出,逐步完成对文化中国重大历史、文化主题的另样解读。

本丛书第一辑推出10种,如依类相从取近者归纳的话,大略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

一种是选择若干个体性人物为观照中心,从他们所处的世纪历史大屏幕上,用宏烛幽,凸现其活动轨迹,就异同得失里,以现代人清醒的理性观念,揭示它生成的“合理性”,给出社会———文化意义上的评析。如《流民皇帝长卷:从刘邦到朱元璋》,说明这些崛起于困境中的弄潮儿,既提供了统军治国的独特经验,也证实了“时势造英雄”与“英雄造时势”的因果转换的矛盾统一关系。如《专制政治变奏曲:从吕后到慈禧》,自以男性为中心的封建社会里的几个铁腕女人切入,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与错综纷杂的人际关系的描述里,显现了专制集权政治在女性独尊时期的特殊形态。如《宿命错位的悲剧:隋炀帝、李后主与宋徽宗放谈》,评述三个颇具争议却不失典型价值的亡国之君,进而阐释因为专制独裁体制所决定其悲剧命运的深层根源。

又一种是截取某一特定历史时段的大环境,借助某些重要事件作为审察契机和联结链条,以剖析、描述相关王朝兴废盛衰的演变过程,在冷静缜密的眼光里,也渗透了唏嘘慨叹的深沉感性色彩。如《清谈名流与魏晋兴亡》,评论从传统儒生里生成的清谈名士的新的思维方式和人生态度,那种特具的双重性和不断嬗变,以充实丰富自己思想的与时共进的精神。如《天宝十四载:盛世终结与李杨情变》,特别选择了这个年份作叙论原点,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最特殊的爱情故事,放在唐代广阔的人文、社会背景上予以重新解构再现。如《秦淮旧梦忆繁华:南明盛衰录》,述说名士名妓的悲欢离合中融入了一个朝代的兴亡史,而繁华事散,亲历当年遽变惨祸的故老孑遗终于作出认真的反思。如《落日辉煌:雍正之治与康乾盛世》,强调仅得十三年治绩的雍正帝,于康、乾之间承前启后,却独具不可或缺的重要转捩作用;并且分别以中国历史进程和世界近代的迅猛发展为参照系,多角度审视康乾盛世中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风气、学术、文艺等方面。

再一种是就某一历史时代的文学家群体为研究基点,结合其创作业绩,就相关的个人情怀气质、生活趣味,与周围总体环境、时代潮流、民风习俗等比照对析,以了解那蕴隐于其人其作背后的更深层的主流艺术精神、美学精神和人生价值取向。如《侠心剑胆气纵横:唐代诗人的文化精神与人生意趣》,揭示作为时代精神的、被唐代诗人充分张扬出来的人性自觉意识、人格自尊观念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高举的理想主义旗帜,才是唐诗乃至唐文化之魂,是以后的任何封建王朝所永远不能企及也不可再造的。如《浅酌低唱情痴迷:宋代词人的文化精神与人生意趣》,指出时代环境决定了宋代士大夫文人的精神双重性和人性分裂,词作为他们感情渲泄的中介,也相应决定了其独特的言情、娱乐功能及传播方式。如《弦管粉墨是功名:元代曲家的文化精神与人生意趣》,处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第一个由异族主宰、种族等级森严的大一统帝国里,元代曲家的思想心态十分矛盾复杂,人生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也很独特,所以,元曲(杂剧和散曲)从内容到形式、从风格到情趣都与传统的文学迥异。(本文为《文化中国:永恒的话题》序。第一辑10册将由济南出版社于近日出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