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毕业以后,我由于不满足祖祖辈辈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家农生活,产生了学写通讯报道的念头,便与细爹商量。我的想法得到了细爹的大力支持。他鼓励我多学习,多写作,有真才实学的人将来一定能派上用场。我记住了细爹的话,每写完一篇稿件,总要先送给他看看。他不论多忙多累,从结构到字、词、句、点,不厌其烦地进行修改,毫不含糊。每当我有了好的素材,准备写成稿件时,也要先与他谈谈。了从立意到谋篇布局,悉心加以指导。这种做法,直到我走上工作岗位,仍然保持着。1987年,我在骆驼坳区广播站工作,有一次,到三港祠堂湾采访,了解到该组农民徐幼清与表妹结婚以后,生育了5个儿女,其中有4个是哑巴。到底写成什么体裁的新闻稿件更为合适?我心里没底,便回家请教细爹。他详细阅读了原始材料,建议我以老徐的口吻,写成一封读者来信,还说:“这样写有真实感,读后有身历其境的感觉。”我采纳了细爹的建议,很快写成了《近亲结婚害得我家好苦啊!》的读者来信。稿件寄出以后,很快被《人民日报》、《法制日报》、《农民日报》、《文汇报》等多家媒体采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