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让我们喂养一只恐龙

2001-10-31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其实,能否和恐龙一起分享这个世界,亲眼目睹恐龙在我们身边嬉戏,并不取决于我们制造一只恐龙,而是取决于更改我们头脑中根深蒂固的概念。

在电影《侏罗纪公园》中,科学家通过保存在琥珀中蚊子胃里恐龙的血液获得遗传信息,复制了恐龙。自恐龙被命名开始,恐龙就和遥远的过去联系在一起,只代表一类早已灭绝的动物。让它们活生生地回到我们身边,和我们一起生活在这个世界中,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但确实有一些学者运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试图复原恐龙的一些信息。

很多学者认为,即使能够从琥珀中分离出DNA片段,仍然不足以复原恐龙。因为这需要完整而未受扰动的基因组。另外,即使能够得到完整的基因组,也还不行,因为,一个生命的诞生还需要一系列的环境。恐龙的母体环境是必须的,因为恐龙胚胎的发育需要一种特殊的环境。这意味着恐龙的克隆是不可能的!换句话说,我们永远只能面对各种各样的恐龙化石骨架,不再有机会面对活生生的恐龙!

事实真是这样吗?其实,能否和恐龙一起分享这个世界,亲眼目睹恐龙在我们身边嬉戏,并不取决于我们制造一只恐龙,而是取决于更改我们头脑中根深蒂固的概念。

居住在大都市的人们很少有饲养家禽的经历。我是在新疆的一个小县城中长大的。曾记得,当时家里饲养了一群鸡,在那时,我甚至不会把鸡当成鸟类,因为在我的印象中,鸟是那些在蓝天中飞翔的动物,优美而轻灵。撒一些玉米粒子或者青菜叶子,看着这些鸡在地上啄食;或者端视着母鸡安详地趴在鸡窝中孵卵,我切身感觉到了这些小生命的可爱。

如果这时有人告诉你,这一群与你生活息息相关的鸡就是一种特化的恐龙,是一种我们曾经认为早已灭绝但现在却伸手可及的一种动物,你确实很难接受这种观点。但从科学的角度来定义,我们经常有机会品尝的鸡或者鸭确实是一种恐龙。许多人在自家的后院就养着一群恐龙,几乎每个人都可以自豪地说,即使我没有机会喂养一只恐龙,我至少也经常品味恐龙肉,尝过恐龙蛋。

恐龙确实在6500万年前遭受了一次劫难,然而,它们并没有完全彻底地退出地球舞台。它们的后裔——鸟类依然繁盛于地球上,和我们同呼吸共命运。据统计,现在的地球上大约有9000多种鸟类,分布在各个大陆上,我们人类此时此地正置身于一个恐龙世界中,因为恐龙从来没有从地球上消失过!

然而,对于恐龙依然活着这种说法,不仅公众难以理解,甚至一些信奉分支系统学的人,相信鸟类就是恐龙的后裔的人也不能接受。当代许多生物学家或者古生物学家都相信,恐龙代表很久以前的一段历史。尽管人们现在普遍相信鸟类是由恐龙进化而来的,但是人们仍然认为恐龙是一类已经灭绝的动物。这实在是一件非常滑稽的事情。进化生物学家们既然承认鸟类是恐龙进化而来的,为什么还认为恐龙是一类灭绝的动物呢?

这里也许涉及到不同学派的争议,但更涉及到人们的习惯思维。从基于分支系统学的分类学体系来看,只有物种和单系群才具有分类意义,我们应该建立完全的等级分类系统。彻底修改现行的分类系统是不现实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应该停滞不前。例如,爬行纲这个概念确实不具有分类学意义。我们知道,恐龙和似哺乳爬行动物被归入了爬行纲。我们也知道恐龙的一支演化成了鸟类,似哺乳爬行动物的一支则演化成了哺乳动物。从形态学和系统学的研究来看,恐龙和似哺乳爬行动物相差太远,但是人们把似哺乳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割裂开来,把恐龙和鸟类割裂开来,却把这两类动物系统关系和形态特征相差甚远的类群归入了同一爬行纲,这显然是很滑稽的事情。科学在进步,对生物演化历史的了解在深入,但我们得出的最终结论却丝毫不反映这种进步,这显然是非科学的。

当然,有些学者认为并系类群也具有分类学意义。由于研究的阶段性和传统概念使用的连贯性,我们有时可以使用并系概念,但这不能成为反对鸟类就是恐龙这一说法的理由。我曾经和一位同事讨论过鸟是恐龙的问题。他是鸟类恐龙起源说的赞成者,但他认为恐龙的传统含义并不包括鸟类。然而,目前的系统学研究明确地指出了鸟类与恐龙的关系,在各种学术文章中也明确了恐龙的定义。

恐龙的科学定义是一个单系群,明确地把鸟类包括在内。如果严格地基于科学,鸟类确实是一种特化的恐龙,恐龙依然活着。任何大众的概念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知道我们喂养的是一只恐龙,还是一只鸟,我认为这并非仅是弄清了我们在喂什么动物,而是在培养一种科学的思维,让真正的科学观念深入人心。

恐龙在延续,科学也在进步。

(摘自《热点丛书:未亡的恐龙》,徐星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32开,平装,定价:10.0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