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市场大潮中,电影学术杂志如何生存?

2001-11-21 来源:中华读书报 本报记者 祝晓风 我有话说
今年,一位在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来信给她的母亲,说她的美国老师希望在北京找一本完全介绍中国电影的画报期刊,她请母亲帮助。这位母亲找遍了北京的报刊亭,却找不到这样一本杂志。当然,内容完全是介绍、研究中国电影的杂志也有,那就是《电影艺术》,但这本学术杂志以文字为主,几乎没有图片,也不符合人家的希望。这位母亲于是不胜感慨,这不仅因为她是一个中国留学生的母亲,而且,她还是中国这份最有分量的电影学术杂志的主编——王人殷。

在当前浮躁的社会心态中,在当前国产电影的票房往往以10万元为计算单位、电影观众远远不及通俗电影杂志读者的情况下,中国严肃的电影学术杂志处境如何呢?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办的《电影艺术》和《世界电影》的情况应该是最有说服力的。

《电影艺术》从1956年10月创刊,1979年复刊,到今年已整整45年,迄今已出刊280期。几十年来,《电影艺术》记录中国电影创作和理论的发展、成就,发表中国学者关于中国电影的研究成果,功不可没。改革开放20年,也是《世界电影》(原名《电影艺术译丛》)复刊20年。可是,现在这两本杂志的状况都不大美妙,发行量连年下滑,《世界电影》从80年代的6万多降到目前的不足6千,《电影艺术》从十多年前的15万降到现在的不足4千,——现状堪忧。

为此,《电影艺术》编辑部想尽办法,努力办好杂志,围绕中心,不断开拓。从今年开始,创立了一些新栏目,如“他山石”、“电影史话”、“独家论坛”。“独家论坛”选取热点问题深入探讨,最近三期,围绕中国入世后的中国电影展开讨论;《电影艺术》还注重与从事理论工作、从事创作实践的电影人的交流,与他们保持密切的联系;连续多年,每年为二十余部国产影片召开座谈会;开办有5年的“高校园地”、“创作手记”都在读者中获得好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电影艺术》杂志组织调查、研究的每年度“中国电影票房排行榜”已坚持了5年,这是唯一的由权威学术机构组织的中国电影的市场调查,已受到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并引起国外学术机构的关注。

虽然有这些可贵的努力,但目前《电影艺术》等学术期刊的发行仍令人堪忧,首先的原因,用王人殷的话说,是邮局方面更重视有钱可赚的通俗电影刊物的发行,对电影学术期刊采取冷漠态度,甚至不予零售。另外,现在的年轻人“媚外”、“崇洋”的心理很重,对中国电影不感兴趣,更别说相关的学术问题了。可要说“崇洋”,按说《世界电影》就是介绍外国电影的,为什么她的处境也不妙呢?这恐怕就是现在文化娱乐方面的浅俗化的影响了。

2002年,是《世界电影》创刊50年,可是,一些严重的问题摆在编辑部的面前,令他们困惑。如何为《世界电影》调整好在当今国内期刊市场上的位置,进一步明确刊物的功能、突出刊物的特色,便成了《世界电影》编辑部面临的问题。《世界电影》副主编胡榕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如果想要稳定老读者、吸引新读者就必须开动脑筋,满足各类读者的需要:处理好“雅”与“俗”的矛盾;在扩大信息量的同时加强刊物的权威性,同时也要注意刊物的收藏价值;在改进版式设计,增加精美图片的同时,又必须注意降低印制成本——“总之,我们时刻面临着刊物的学术品位和经济效益之间的矛盾”。“当然这不是一家刊物需要解决的问题,也许是一个‘跨世纪’的问题”。

胡榕说她现在有不少困惑,比如,在办这样一本代表我们国家学术水准的学术期刊时,究竟是考虑生存第一,还是办刊第一?这个问题很严峻,将来怎么办,我们也不知道。是不是一个杂志要走市场,就一定要通俗?像《世界电影》、《电影艺术》这样的学术期刊,应该靠什么样的政策来支持呢?《世界电影》如果再“通俗”,就等于消亡了。胡榕和王人殷都认为现在的政策对学术期刊不够倾斜,希望记者能向有关部门呼吁,对学术期刊给予关注和支持。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