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桥遗梦》的浪漫爱情故事感动了无数中国人,故事中的主人公罗伯特·金凯又让许多中国人认识了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影片中罗伯特·金凯因一张照片大受国家地理杂志社的青睐,而被通知:随时都恭候你的到来。当然这一故事情景很不真实,可能会让摄影师们大感恼火。因为,摄影作品能入选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并不是十分幸运的事。一般情况下,杂志的竞争异常激烈。每年都会有很多很多的摄影师投稿,而实际能发表的照片却很少。无论是戴维·阿伦·哈维,还是麦克尔·尼古拉斯,在通往国家地理的道路上都付出了许多努力,在他们成功的摄影照片背后都有一段艰辛的故事。最近由辽宁教育出版社与贝塔斯曼亚洲出版公司共同出版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百年摄影经典》就记录了国家地理成立一百多年来的发展、创新、演变的历史,并记录了学会的摄影师们的艰难拍摄历程,以及为发展个人风格所做出的不懈努力。
1888年10月,《国家地理杂志》问世。最初该杂志是一份学术性质的科学杂志,读者仅限于一小群具有专业背景的群体。封面保守单一,没有图片,只记载一些严谨治学的研究成果。1896年1月,《国家地理杂志》发生了巨变,在杂志的刊头下面出现了“配图月刊”这一标题,这种变化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起初,杂志第一位总编辑吉尔伯特·格罗夫纳(Gilbert H. Grosvenor)为杂志树立了一个传统,就是以第一人称撰写平铺直叙的文体。到了1910年,《国家地理杂志》又树立了另一项传统,用黑白与淡彩照片和生动的插画等。封面也加上了的花边。此后六十年,便一直成为杂志封面的基本样式。
麦尔维尔·格罗夫纳(Melville Bell Grosvenor),格罗夫纳的儿子,接任总编辑之后,于1957年到1967年间负责杂志的编务。这段时期的《国家地理杂志》,反映了50、60年代初期的乐观主义和理想色彩。底片品质的改良以及新的印刷技术,使杂志上的图片变得更加生动、鲜明。“红衬衫”也成为这一时期杂志的特色。1959年9月,《国家地理杂志》开始固定用彩色照片制作封面。后来,杂志也终于改为全彩出版了。
在内容上,《国家地理杂志》有一则编辑方针:“不论任何国家、任何民族的题材,只宜刊登好的一面;不雅的描述、不当的批评,一概不予刊登。”事实上,这一原则却限制了一些摄影家们的个人风格的发展。然而,到了70年代,杂志的领导阶层开始决定要向这则方针挑战。当时的总编辑吉尔伯特·M·格罗夫纳(杂志第一任总编辑的孙子)及其他几位总编辑,率领杂志迈向具有争议性的领域,开始报导化学污染、核能发电、非法野生动物买卖和人类演化等等课题。
在摄影技术上,杂志的摄影家们始终坚持技术创新,为摄影需要不断地设计出各种新装置,于1926年拍摄了第一张水下彩照,于1930年拍摄成第一张空中彩照,突破了运动和光的局限性,扩大了摄影的范围。后期,摄影家埃默利·克里斯托夫及其助手研究出水下照明设备,拍摄到泰坦尼克号沉船的照片,突破了拍摄海底黑暗世界的领域。60年代,太空探险又为《国家地理杂志》开辟出一块崭新的领域,可以说现在《国家地理杂志》已包括了从太空、珠穆朗玛峰之巅到太平洋深处各个不同的地方,都提供给世人以全新角度去欣赏。
杂志的内容与摄影技术的统一,正是反映杂志的编辑、作者与摄影家的一致,只有三者的相互配合,才能使照片更有深度和内涵。
如今,时隔百年,镶黄边的《国家地理杂志》已送达到全球5千万人的眼前。《国家地理杂志》以丰富、适时的文章,加上精彩生动的图片与地图,透过作者直接的观感,为世事的剧变作下记录和诠释。随着摄影技术的数字化革命的到来,《国家地理杂志》今后向何处发展,又是今天的《国家地理杂志》所面临的问题。但它始终不变的是一种在传统与变化之间保持平衡的意识——珍惜自己的声誉,尊重过去,使其发扬光大,同时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对变化不但要及时反映,还要为变化做出贡献。
在二十世纪末,新世纪到来之际,学会特邀请到摄影界的六位学者(德高望重的博物馆馆长、得奖作家、知名大学教授等)来评选国家地理杂志上的最佳作品,并从摄影艺术史的角度对这些作品加以评论。这几位专家对各个时期的作品一一认真分析,对国家地理杂志在图文刊物这一特殊领域的发展中所起的重大作用发表了精彩的评论。为阐明自己的观点,专家们从学会的档案库里选取出各种有代表性的优美照片(有许多从未发表过)编辑成册,作为各个时期的里程碑,这就是《百年摄影经典》所告诉读者的国家地理的发展成果。该书的出版无论对摄影爱好者还是喜欢探险的读者来说,都是不容错过的精品之作,为中国读者提供崭新的视野与高品质的宴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