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已出教材力求考虑到MPA学员必须具备的知识结构和内容,力图加强其理论素养的熏陶和提高,使教材能反映国际上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最新发展。教材引入了国外先进的公共管理理念,同时反映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与趋势。其中的《公共行政学经典文选》、《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和《领导学原理》即体现了这一特点。
第二,注意理论与实际密切相结合,即教材在对基本理论的阐述中必须联系具体实践(尤其是中国的公共管理实践)。如《公共经济学》一书在引入国外管理理念的同时,还着力对我国政府财政状况进行了有一定深度的分析。
第三,有内在的逻辑体系。全套教材将涵盖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等多方面内容,学科体系广泛,为出版高质量的系列MPA教材构筑了较好的基础。
第四,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识,除了目前大家公认的一些主要课程外,出版选题中还包含了合乎当代公共管理发展方向的开拓性教材,如即将出版的《e政府》等。
第五,引入了国外作者编写的一些著名案例,适应了当前这方面的教学需要,同时为组织编写中国优秀、典型的公共管理案例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如即将出版的《西方公共行政案例》等。
不过,客观地说,作为国内较早推出的MPA教材,复旦版MPA系列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虽然教材内容已经注意到了要联系实际,但这种联系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还有待在联系具体实践的生动性和典型性上体现其特色。第二,案例教学是MPA的一大特色,复旦版系列虽然注意到了这一点,如即将推出《西方公共行政案例》,但做得还不够。还要在中国公共行政案例的收集、整理和编写上下功夫。第三,就目前复旦版MPA系列来说,作者队伍主要还局限在一两所学校之内,我们认为应扩大作者队伍范围,博采众长,集思广益。只有国内更多优秀学者甚至国外专家的共同参与,才能在更高的层次上提升复旦版系列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