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隔一月就再次举办书市,密度是否大了些?百姓有那么大的购买力吗?况且进入冬季,12月的两场小雪使气温骤降,冬季书市还能有多大的人气?书市多年累积的问题在上届大规模的秋季书市暴露出来,短时间内再举办冬季书市,对那些集中出现的问题是否有所解决?
北京团市委青少年服务中心办公室副主任刘浚介绍说,本届冬季书市主要是为“拯救工程”捐书。北京市青少年服务中心已为北京边远山区建立希望图书室,在此之前边远地区的200多所小学几乎没有图书室,于是他们提出开展“读书工程”,建议青少年把自己喜欢的图书捐献给边远山区的小学。在1992年秋季书市上举办的“赠书赠言”活动中,大家都踊跃捐书,给贫困山区的小学送去精神食粮,反响非常好,从此就延续下来。如今,青少年服务中心已经把周边地区的图书室建立起来,每座图书室约5000册图书。监狱系统150多个分监区、牢教局40个大队,图书室不健全,图书种类少,没有新书,每个犯人一年7元钱的文化经费,根本无法满足阅读需求。因此今年春季书市时,他们就提出向监狱系统捐书,但因没能承办秋季书市,这项计划只能在冬季书市落实。主办单位在书市上向首都出版行业和社会各界发出为失足青少年捐赠“新生图书”的倡议,“拯救活动”贯穿整个书市,并推出“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展和来自拯救工作一线的报告两个展览。由于“读书工程”的开展从最初一直倡导为小学生捐书,所以一些参展单位仍然走“老路子”,在目前已捐赠的4万册图书中,有一部分是针对小学生阅读的,剩余的图书可供一所牢教、两座监狱的图书室使用。
由于图书订货会的密集,冬季书市也受到一些影响,书市邀请的60多家出版社来了30多家,比较突出的现象是,出版社尽管不如以往多,展位却增加了,主要是为了减消库存、回笼资金。在参加书市的展位中,出版社书店占60%,社会办书店占到40%。在上届的秋季书市上,有读者提出找书太难,如大海捞针。书市能否调整布局,或者为读者提供导向图、标识或电脑查询?刘浚说,冬季书市在布局上并未有所调整。去年书市他们跟“榕树下”网站联手,网站为了宣传自身积极介入,免费为书市制作网页,将所有参展单位的书目输入电脑,读者上网即可查到所需图书。但是从去年开始,网站萎缩,目前来参加书市的只有网上书店,电脑查询也无法开展,这一问题尚待解决。
似乎是故意考验爱书人的诚心,冬季书市第四天就飘起了小雪。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当天客流量仍达到4000人,很多读者冒着小雪前来选书。刘浚说,去年秋季书市是在11月份举办的,11天的展期内下了两场雪,但总体的流量仍然达到30万人。今年天气比去年还冷,但到书市结束,仍有20万人前来,销售额达到1400万元。书市跟庙会不同,它有特定的读者群,不论什么时间,爱书人不会少。中国人民大学的一位研究生告诉记者,冬季书市还是比较有市场的,作为学生自然腰包紧一点,总希望能通过书市买到价格便宜、品位又高的图书。他自己就买了一套《红楼梦》的英文版,另外还选择了一些文学书。但是因为天冷,大家在选书时会缺乏耐心,只想尽快找到自己想要的书。
为了解决停车难的老问题,冬季书市组委会与有关部门协调,在历史博物馆北门、北京饭店西边、南河沿西边等设立停车场,并把文化宫的西北门打开,把后河区变成自行车停车场,这些安排都在媒体公布,并每天整点准时向读者播报。同时在书市南门设有展位图,读者可以对号对区购买。为了给读者提供方便,阜成门邮局设了书市邮局,将十多辆邮政速递车开进书市,提出“外地读者寄书到家,北京读者连书带人送到家”的口号。
为了避免摊位多但图书品种雷同和管理不便等负面影响,本届冬季书市缩小规模,只招收了600余个展位,并且严格审查各参展单位的展销资格,增加了管理人员,在现场设立了“扫黄打非”办公室,除派驻执法人员每天巡回检查,他们还招收了40名下岗职工,进行为期一周的培训后上岗,保证广大读者的合法权益。
无论谁主办,盗版书的问题都不可能彻底根本地得到解决,关键看打击力度。书市举办前4天,就已有3个展位被清除出市,并挂牌曝光。但是,打击盗版书的力度大,带来的问题是书市图书价格较往常稍有偏高。这一点,是不是又与百姓“购书图便宜”的本意相违背呢?既想买正版书,又要价格低,这种“鱼和熊掌兼得”的心理,在本届冬季书市上怕是难以两全。记者在采访一名姓杨的外地读者时,他提出书市上应该尽可能多地提供精品书,5元一本、10元一本的书以及很多软件光盘,尽管价格便宜,如果大多是盗版,也未必能赢得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