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短篇小说》,送吉林特产。该社社长佟道柬告诉记者,只要是订阅2002年度的《短篇小说》(原创版)与《短篇小说》(选刊版)的读者,均可获得吉林特产——价值50元左右纯天然橄榄宝石一颗;另外,加盟《短篇小说》文学社的读者,还可以获得4种惊喜:1、只要交200元会费,就能获得全年3个不同版本的故事书。2、可以在任何一期杂志中刊登50字的广告。3、给小说版写点评,好的文章能在“青青苹果”栏目上发表。4、社员购买小说版上的广告商品,可以享受9折优惠。借宣传向读者“送礼”的还有《新体育》,据了解,凡订阅2002年全年《新体育》的读者,可享受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6折优惠图书,每张订单限购10本书,截止时间为2002年1月15日。
《山西文学》在延续去年“订阅全年刊物,获主编赠书”的基础上,今年又有不同新书赠送。据《山西文学》姚霓编辑介绍,只要是在邮局订阅或邮购订阅的前100名读者,均可获得韩石山新著《徐志摩传》、《忘记徐志摩》(编著)、《路上的女人你要看》(批评文集)其中之一;而第101名及以后的读者将获得韩石山著《我手写我心》(文论集)、《别扭过脸去》(长篇小说)、《亏心事》(散文集)、《我的小气》(散文集)其中之一。在征订刊物期间(9月1日至11月底),凡欲试读该刊的读者,只要来信告知姓名和地址,就可以得到一本免费的近期刊物,到目前为止已赠送了好几百本。据说,许多读者就是冲着韩石山赠送的书而订阅《山西文学》的。
《交际与口才》实行的是评选“封面之星”活动。该刊编辑部主任孔明珠说,明年的革新主要是在刊物封面上,普通人也可上刊物封面。这次“封面之星”是该刊首次评选活动,将改变以往封面上只是明星的专利,普通读者也可以在《交际与口才》上成为封面明星。自从“封面之星”活动公布之后,吸引了众多读者,特别有很大一批年轻读者纷纷寄来照片。
当然,大多数期刊,特别是已失去“轰动效应”的纯文学期刊,主要气力还是用在了改革刊物的内容上。新版杂志将于2002年1月1日推出的广州的《作品》,在进一步强化文学性、当代性、南方性的办刊宗旨上,将紧紧扣住现实生活的命脉。原来文学期刊小说、诗歌、散文、评论4大板块的传统格局将被打破,内容划分为言论类、纪实类、虚构类3大部分。言论类栏目深入生活、干预生活,不论是著名作家还是普通读者,皆可发表对社会人生、文学艺术的见解。纪实类的重头戏为“现场直击”,力求推出有热点效应的纪实文学;同时“作家现在时”和“柔性的力量”两个栏目把眼光聚集于作家个人特别是女作家当下的生存状态。虚构类栏目“文学院在线”气势不凡,近日启动的“珠岛花园杯全国文学院作品大赛”将把全国各省、市文学院在任专业作家、合同制作家以及不同形式聘任的作家的优秀新作,一一网罗至《作品》旗下。
《收获》也打破了“非名家不发”的套路,注重推出新人新作。今年推出的两期“新人”专号,就是想大力推荐文坛新人的优秀作品。这一举措不仅给文坛带来新鲜的力量,也吸引了更多40岁以下的读者。此外,今年杂志新增的余光中“乡愁”和贾平凹“重走丝路”的个人专栏,以及阿城、陈村“轮流坐庄”主持的对话栏目,也十分叫座,不少读者就是冲着这些名牌专栏才买下杂志的。
《当代》今年的发行量也比去年增加了几千册。副主编常振家说这是观念变化的结果,文学期刊市场的调整不等于文学期刊市场的消亡。网络时代也好,基因时代也罢,人生故事在,文学期刊的市场就不会消亡。人们只是不喜欢那些低劣的刊物,众多的文学爱好者仍然如饥似渴地期盼着文学精品刊物出现。为此,《当代》从2000年起就提高了稿酬(千字百元),并出资组织了10万元大奖的文学拉力赛。佳作纷纷而至,发行量上升。《当代》的经验是,文学要适应当今读者的阅读需要,自身也必将发生一些变化,比如文体,比如叙述方式,比如包装形式,但这种变化只能是文学范围内的变化,而变化的目的也只能是让它更诱人、更健康、更亲切。如果把文学作品或文学期刊变成了另类,那么,文学和文学期刊本身也就不存在了。
文学期刊改版热早在前几年就出现了,在这期间,改动幅度最大、最引人注目的不在少数,比如《湖南文学》由省级文学期刊摇身一变成为前卫时尚杂志《母语》;人民文学出版社主办的《中华文学选刊》改变了以往只刊登当代小说、散文、诗歌等纯文学作品的做法,把民谣、漫画、墙头标语等也纳入视野,同时把评论矛头直指电视、话剧、新新人类等热点话题;创办了20多年的大型文学刊物《百花洲》改为女性文学专刊,在所设的一些栏目中只刊登女作家的小说和男作家反映女性生活和女性命运、“且不含男权思想”的小说。这些刊物改版后,不少读者表示无法接受,甚至措辞激烈地予以批评。“文学的自杀”——这是《中华文学选刊》版后首先遭遇的评价。一位自1993年《选刊》创刊就坚持订阅的老读者甚至说,《选刊》改版“是我们的时代乃至我们民族的悲哀”!披上“时尚”外衣的《母语》更是遭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指责,如什么“文学领地不堪一击”、“向媚俗缴械了”等等。女性文学专刊《百花洲》也被认为是“一种商业的策略”。
明年,改版期刊这支队伍又将加入一些新生力量,它们的命运如何,能否经得起市场的考验,还是个未知数。至于以新款手段吸引读者的征订方法,能否奏效,奏效几何,更是只有自家人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