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极“左”阴影笼罩的非常岁月,“知识”给一代莘莘学子涂上了悲剧色调,一群鸿雁经历了急遽的俯冲、不幸的坠落、持续的颠踬、尔后又获得飞翔的权利,写意出一道命运曲线。谁为这一代大学生立传?长期的空白,使当代文学史虚席以待。
一个机遇就这样选择了刘庆林,让他填补了一项历史空白。而结撰史传之作,需得强大的审美记忆与提炼,需要其锋灼灼的铁笔御史风格。这些都令人羡慕地让作者拥有了。某年某月某日,何人何地何事。言之凿凿,闻之咄咄,有直逼面额的真切,无似是而非之闪烁。验看受创的落雁、倾斜的年轮,你不啻读了整个文革。
我们说,文革的荒诞性的一个特征,是把正确的东西给颠倒过去了,如将祖国可造之材长期放逐于“劳动改造”的荆榛丛莽之中,让知识接受无知乃至野蛮的驭控即是一例。作为长篇史传,与其说《倾斜的年轮》功在既沉哀入骨又妙到毫巅地披露了这种荒诞性,倒不如说,它是在把那倒挂、悬置状态亮出给人看,并且警示:被颠倒的一切再颠倒过来并加诸护佑,是多么必要,重要与紧要!所谓:荒诞性只能通过荒诞性来消解,批判的武器无法不通过批判的武器去摧毁。
假如一代人有了一段平沙落雁、年轮倾斜的经历,那还只是由日记、档案乃至记忆汇集的个人生平资料;如果又有了一部记录火与冰的书,这就意味着一代人有了自己的历史了。曾经的青春簇拥着来到一个取景框里,锁定为一个焦点,美丽而苍凉,成为一种燃烧,一种光芒。
作品在艺术上也有颇多匠心独运之处,为长篇纪实创作提供了不少有益经验。如,在对往事作纵向宣叙时,作品常常一笔宕开,以一个小小的停顿,加诸眉批,朱笔痛勘。这哲人之警,思辨之写,宛如鱼鹰一个猛子扎进深水层,青竹弄影,洞达底蕴;又如鸟出林梢,挣出葳蕤,让思想作一个深呼吸。用昨天的现场还原事实,以今天的高度重建事实。文字的长途不能不设置阅读驿站,错综复杂的历史演义不能不借助联想集团。本书所体现的惯常思路是,于突然岔断叙述后,让朱笔、插笔乃至闲笔,不失时机、恰到好处地跳宕而出,作历史点评、思想眉批;这在结构上更是对横的衬垫、纵的丰富。
始终处于判断之中,这是傻瓜的特征;敢于不断抛出结论,这是布道者的秉性。看来,本书作者有效地规避了这些。作家的睿思总能通过饱满的感性,于枝蔓纷披处瓜熟蒂落,于清碧盈漾时水到渠成。让人开心开智,参悟直达穴位;任尔濯足濯缨,快意三沐精魂。
平沙落雁早已把故事留在了渐渐远去的“平沙”,倾斜的年轮昭示着青春成长的历程。刘庆林的这部著述,既显示了作家题材选择的尊严与大气,又倾露了艺术传达的智慧与才情。它确乎是值得重视、值得一读的纪实力作,其在读者中产生积极反响并将价值长存是必然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