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展示建筑追踪历史

2002-01-23 来源:中华读书报 宗洁 我有话说
建筑是时代的镜子,了解一个国家的历史和文化,可以从建筑开始;建筑又是历史和文化的载体,一部记录建筑的著作就是对一个时代文化的解读。

《中国现代建筑史》这部包容中国近70年现代建筑发展历程中建筑现象、建筑事件、建筑作品、建筑理论和建筑人物的专业性著作,鲜明地论述了中国现代建筑在被动中引进,在艰难中发展,在改革开放中回归世界的过程。书中既有纵观历史的回顾,又有对现状的总结;既有作者个人独特的视角,又有诸家名流各自的见解,对中国现代建筑进行了真实的记载和诠释。

近半个世纪中国社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建筑事业也达到有史以来的最高峰。然而迄今为止我国只有记录几千年封建社会缓慢发展的《中国古代建筑史》和记录近百年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发展的《中国近代建筑史》,惟独没有一部反映这个辉煌时代的《中国现代建筑史》。因此,这部全面反映自20世纪20年代末至今重要史实的建筑学力著,无疑填补了中国建筑史学缺而亟待的一项空白。

本书全面叙述了中国现代建筑这一过程。20世纪初中国的建筑体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许多图变的中国建筑师,也努力在新技术的条件下推出新建筑。这一时期,现代建筑处于被动引进和主动发展并置的状态。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现代建筑自发地延续发展,这一阶段的初期,建筑设计重视基本功能,追求经济效果,创造现代形式,留下了一些优秀的经典式作品。不久,自发的现代建筑现象因受到苏联的影响而遭到严厉的批判,进而开始了民族形式的主观追求。本书首次把中国现代建筑和苏联建筑的关系刻画得如此入微,并把苏联十月革命胜利之初和中国解放之初的现代建筑现象做了生动的对比。

改革开放带来了建筑创作的繁荣时期。国际著名的建筑师和事务所相继在中国留下了他们的作品,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国外多种先锋建筑思想也开始进入中国,使建筑创作形成多元并存的新局面。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的经济制度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初步形成了竞争激烈的建筑设计市场。以经济为本位的建筑设计市场,对建筑创作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同时并存。书中面对现实,中肯地指出,这个刚刚形成的不太完备的建筑设计市场,培养了一批浮躁的业主和同样浮躁的建筑师,应引起关注;同时,一批富于责任感的建筑师放眼未来,为产生建筑精品正在做着不懈的努力。

不管历史离我们有多远,中国的“现代”建筑离我们却很近,因此,阅读《中国现代建筑史》,会使人具有身临其境的现实感和对于书中事件的参与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