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刘小枫在北大课堂上问有没有人知道萨德,泱泱数百学子的大教室里,举手者却不出10人,接着又问有谁看过萨德的作品和根据其生平事迹改编而拍摄的电影《鹅毛笔》,举手者5人左右。苦笑之余的刘小枫不由畅言:“萨德的作品关注人类尴尬的欲望和人性的困境,中国人对萨德了解甚少与我们自己对其作品译介的水平不无关系,近年来才出现的萨德作品汉译本就因媚俗化而抹掉了其思想锋芒,很容易误导中文读者;电影《鹅毛笔》的翻译也不尽人意。”面对“有没有较好的萨德作品汉译本”的提问,刘小枫遗憾地说:“台湾的译本比内地的要好一些,但也未传达出萨德原味。”
翻译的水平与书籍的销售量有没有关系?为此记者采访了均在1998年出版过萨德作品汉译本的大众文艺出版社和时代文艺出版社。大众文艺版的萨德文集封面顶部印有“世界‘性’文学名著”字样,该书出版说明中声称:“我们认为译者译文的态度是严肃的,译文是认真的,干净的。”但是,“这本书卖得不好,”大众文艺出版社的徐先生如是说,“这或许与翻译的水平有关,因为我们的确听到过一些读者对这本书翻译水平的批评。”时代文艺出版社的情况是否要好一些呢?该出版社发行部的一位负责人介绍说:“《萨德文集》一套共3本,译者是法文功底深厚的胡先生和管先生,刘小枫对萨德作品汉译本的批评我们还未听说,但这套书卖得很不好。”如果译本不好会影响阅读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那么我们中国读者要想通过译文真正了解法国近代除雨果和巴尔扎克之外的文学家萨德,还要等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