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尴尬的重庆文学

2002-02-27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重庆有很多让人骄傲和自豪的地方,但一说到文学,带给人的却是欲言又止的感受。因为,迄今为止,重庆还没有哪位作家获过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和巴金文学奖,甚至连提名都未曾有过。寒冷的冬天就要结束了,而重庆文学却很难让我们看到一丝温暖的希望。

人才的流失和老化,让这个城市文学的发展举步维艰。重庆在和四川分开时,曾分流过一部分作家到成都,在这期间,一些人才也向外流失。在作协成员中,三十多岁的作家很少,二十几岁的作家几乎没有。现在作家群的断层直接影响了重庆文学的繁荣。作家阿城是重庆人,却一直旅居美国;在重庆完稿、获得但丁文学奖的《寒夜》,它的作者巴金不是重庆作家,这说明重庆文学还需要机遇。

如果把重庆文学未能崛起的原因归结为创作人员太少,这是不符合情理和事实的。据笔者所知,日前仅加入重庆作协的会员已超过1000人,如果加上业余作者,重庆的作者队伍应该非常庞大了,而重庆文学为何无法走出低谷?那是因为作家观念保守,容易满足现状,得一次小奖,出一本书就陶醉得忘乎所以,而不勤于积累和创新。

资金缺乏一直是困扰重庆作家创作的长久束缚。作家要创作一部长篇小说或者报告文学,作者必须深入生活进行取材提炼,这对作家本人来说确实不是一件易事。一位重庆籍作家就坦言:“到目前为止,在重庆还没有哪位作家自己有实力出一本30万字的书。”诚然,资金问题是影响重庆文学发展和壮大的因素之一,但也不能把未获大奖的原因,统统归咎于资金问题,像非洲那样贫穷的地方,不是照样出了拿诺贝尔文学奖的大师;一些西部兄弟省市,与重庆的经济实力都差不多,还不是每次都有人拿到国内大奖。克服资金短缺的困难,作家发挥巨大能动性是特别重要的。

另外,巴渝自古重武轻文,如今媒体与大众又对过于局限的地方文化津津乐道,这些传统习惯和狭窄的审判情趣对重庆文学的发展是不利的。重庆文学要走向繁荣,将是一个不断吸收和摒弃的长远过程。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