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学科双语教学与教材建设

2002-03-13 来源:中华读书报 方鸿辉 我有话说
中国加入了WTO,对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经济全球化,需要有“全球化”人才去适应。对这种理念,早在邓小平对景山学校提出的教育“三个面向”时,大家已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但那时,人们的领会是不深刻的。自从今年申奥成功,APEC胜利召开,足球冲出亚洲,我国又加入了WTO,人们已切身感受到:中国已融入世界大家庭之中。公民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必须具有“世界性”要求,这个理念也越来越清晰了。

针对我国教育现状,人们在看到人才培养的成功方面的同时,也必须看到存在着明显的弱点:学生整体缺乏创新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对这两方面能力的造就,物理学科教学无疑应该发挥也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本文只就与语言运用能力相关的物理学科外语能力培养及物理教材建设,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以求教各位专家。

一、物理学科的英语教学活动

有关开展学科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问题,多年前曾在全国各大报刊,尤其是教学类学术期刊上引起很多争议,赞成反对,见智见仁,各执一词。但随着教学向国际市场的开放,经济全球化脚步的逼近,许多当初由于认识上的分歧导致的争辩,已初见分晓。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尽管有人反对,但凡有条件的沿海发达地区及京、津、沪、粤等大城市,不少学校已率先做了尝试,取得了些许成绩,也遇到了不少困难,但毕竟已形成了一些共识:凡有条件的学校,应该适量开展学科英语教学活动,以培养与国际接轨的人才,为中国经济腾飞做人才储备。

就拿上海来说,目前已有37所中、小学开始迈出学科双语教学第一步(不包括一些私立双语学校和外国人办的学校)。学科覆盖有自然、物理、化学、生物、数学、信息等。有些学校作为正规课程,将双语教学列入教学计划;有些学校作为兴趣班。今年上半年,上海市教委在浦东新区的平和国际双语学校召开了现场交流会,市教委及教研室领导做了动员和指导;一些学校(如平和学校、市三女中等)分别介绍了开展双语学科教学的经验与体会;与会代表还现场观摩了小学自然、初中物理等几节双语教学公开课,教学活动全用英语开展。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学生整体的外语运用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大大提高,并在英语思维与学科思维上建立了一些结合点。上海目前有几十所寄宿制中、小学,尤其是在十几所寄宿制重点高中,广大学生学有余力,课余在主动寻找英语小说、英语科普、英语教科书。还有不少学生有赴国外读高中、读大学的打算,学科英语能力也就凸现其重要性。再说,国内不少重点大学(诸如清华、北大、南大、复旦等)陆续开展了学科英语教学。若能在中学阶段就适量开些学科外语课程,无疑能起到一个很好的“接口”作用。令人惊喜的是,上海目前一些中学尖子生以及一些大学生在聆听外籍学者的科学报告时(包括前一阶段邀请诺贝尔奖获得者及比尔·盖茨等大企业家来作演讲),可以完全不需要同声翻译,并且能与专家现场用英语对话。

物理学科英语教学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目前在普及与提高问题上,仍面临两大矛盾:一是师资;二是合适的教材。

对第一个矛盾,大学物理系,尤其是师范院校物理专业,能否适时开出中学物理英语教学课程至关重要。师范院校毕竟是教师的“工作母机”,倘能选送一部分学生出国短期深造(哪怕一年、半年也好),那就最理想了。若暂时没有条件,能否在校内有针对性地强化训练物理专业英语,在四、六级通过后,作为教材教法重要一环予以训练?当然,对于目前已在中学任教的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能否在职后培训中,也将学科外语教学能力培养列入知识更新计划之中,允许教师业余、甚至短期脱产进修?

对于第二个矛盾,目前各校自由选择教材,有直接向书商订购,也有自己编写英语学科讲义的。那么,教育行政部门能否与出版社携起手来,将这个问题作为二期课改和教材建设的一个方面,共同研究商讨,第一步先行引进几套不同层次、不同特色的教材,在用的过程中,根据发现的问题,或者与国外原作者沟通,共同修订,或者自己出版补充教材。但引进教材必须相对集中、有序,有利教学质量监控和教学活动管理,让学科教学上一个台阶。

二、物理教材建设之管见

上述的引进物理学科英语版教材已涉及到物理教材建设的问题。在这里,我斗胆对中学物理教材提几点不成熟的看法,祈望专家指正。

(1)二期课改,应将物理双语教学纳入,至于物理学科的双语教材,在目前阶段不宜自己撰写,而应引进成熟的国外教材(诸如英国和美国一些知名出版社的最新版本),一是省力、省钱;二是语言正宗;三是学科知识较新;四是从中能学到国外教学和教材编写的长处。

(2)对二期课改的新教材撰写能否尽可能多地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教材的选编思路和编写形式诸方面的长处,尤其是反映学科前沿、科学史、科学的人文思考诸方面的长处。我国传统的中学物理教材往往对经典知识开凿过深,抱着“成功描述”不放,占用过多课时,“题眼”钻得过深,而物理学新领域,诸如(微观的)物质结构、高温超导、微电子、核技术及纳米技术应用等;(宏观的)现代宇宙学、时空观等,在目前中学物理教材中不见踪影或一笔带过。这种缺乏对人类科技最新成果和学科前沿及时反映的“经典”教材,是不符合时代对人才素养要求的。

(3)关于教材的教学要求“顶”与“底”之争。传统的中学教学要求似一张网,覆在物理教学和教材上,谁都不能越此“顶”,动辄被认为“超纲”。各地方为减负,为课时所限,又纷纷“调整要求”,有些地方甚至连“动量”也删除不教,把物理学体系切割得支离破碎,这样的教学要求合理性在哪里?

其实,中学物理“教学要求”是针对大部分学生的基本要求,应该是“基底”,站在这个基础上去开展教学,让尽可能多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迸发出来,鼓励大家都向上“跃”,创造性才有被激发的可能,积极性才能调动。对教材的教学要求的“顶”、“底”之争,既是认识上的问题,也关系到中学物理教学能否有更大突破,尤其对广大学生在思维方式上能否培养出创新拔尖人才的很关键的问题,希望引起教学界重视。

(4)随着电脑技术的进展,绝大多数物理实验都能通过软件虚拟(模拟)进行,确实很理想化、很方便,也很美观。然而在中学物理教材中都不应过多渲染,否则会误导学生,以为物理实验只能在电脑上实现。我认为: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教材中安排尽可能多的实验是很必要的;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动手实验,甚至课外小实验,都希望尽可能以真实器材、简易(学生容易获得的)器材来实现,返璞归真,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来探寻物理规律,来分析实验数据,来认识实验误差,以提高对物质世界组构与运动规律的认识,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创造思维。当然,我们并不排斥多媒体演示等现代手段(尤其是一些中学实验条件无法实现的现代物理实验),究竟怎样优化组合,怎样更能体现真实性、可实现性、经济性、思维创新的有效性,还待探究。

三、一份尝试:“牛津学科英语基础丛书”

对目前中学开展学科双语教学的调研后,我们发现,广大中学师生在阅读英文版教材时,至少有两个入门难题:(1)词汇量不够,中学英语教学中为各门学科阅读准备的词汇量显然偏少,尚能在引进版教材中适当予以词汇注释(Keyword或Notes),兴许阅读台阶容易跨上去;(2)对学科英语表达的适应性,尤其是科学文章的句式、句意理解上有困难。

为此,上海教育出版社有针对性地从牛津大学出版社引进了“牛津学科英语基础丛书”,作为中学开展学科双语教学的辅垫性(“热身”)读物。丛书共6本:《物理》、《化学》、《数学》、《科学》、《生物》和《商务》。这套书本身是英联邦国家作为“中等教育通用证书”(GCSE)考前复习用书。GCSE考试旨在检验考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能否回忆和应用所学过的相关知识点,并在新的问题中能使用这些知识;能否与他人交流这些知识;是否有能力评价、理解和判断提供给他们的相关知识。

牛津学科英语基础丛书(除《商务》外)基本上能覆盖我国现行中学数、理、化、生等相关学科的知识点,还介绍了不少学科前沿知识(诸如《物理》分册中的宇宙学;《生物》分册中的重组DNA技术、克隆技术等)。其最大特色在于通过图画将相关知识集中在一起,起到知识梳理和融会贯通之作用。

这次上海教育出版社考虑引进这套丛书,正是基于图画本的直观、牛津英语的地道、学科体系与知识点与我国现行教材基本平行诸特点。版权引进后,我们及时组织人员对读本全文汉译。目前的出版物偶面完整地保留了全书的原貌(纯英文图解本),奇面完整无遗地汉译,是一本名副其实的英汉双语读本。做这样的技术处理,目的在于让广大中学生能轻松地跨上两个台阶——词汇与基本句型。因此,有读者称这套书为高中学生顺利跨上学科双语教学平台提供了一块“斜面”,即让学生由学科教材的中文平台缓缓地过渡到英文平台。当然,我们不希望学生偷懒去一味读中文版面,而将英文版面视作点缀,我们相信广大真正想投入双语物理教学活动的学生,一定会以读英文版为主,只是将汉释版面权作有难时参考(语言支柱),以尽快跨过词汇量和句型障碍,而胸有成竹地用英语去思考和表达物理学等学科知识。

从目前已出版的《物理》、《化学》、《数学》三册的发行情况来看,销售良好,读者普遍给予好评。我们有信心,为学科双语教学提供更好的出版物。

(本文作者为上海教育出版社编辑)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