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一本大书的写成

2002-04-10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余凤高 我有话说
《英国小说批评史》,殷企平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

本书算得上是一部开创性的学术论著。长期以来,对英国小说理论批评的研究,远远不如对欧洲大陆或美国的小说理论批评那么受重视,就是在国外,包括英国本国,也仅只有几部断代史方面的专著,更不要说国内的情况了。而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的教授和博士导师殷企平就选择了这么一个艰难的题目,系统地考察了从十八世纪丹尼尔·笛福(1660?-1731)起至近年的小说批评理论历程。至今还未见有一部著作曾对英国小说批评史作过如此时间跨度的概括和论述。因此填补了国内外这一理论研究的空白。

更重要的还是作者在这项工作中所取得的业绩。

以往的文学史或文学批评史,大多都沿用“古典主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现成的、也是时髦的概念来划分历史时期。作者感到这可能会造成历史时期的突变或断裂的感觉,而把整个批评史分成萌芽、成熟、繁荣和反思四个时期,不但成功地描绘了各个时期的主要特征,并使批评的延续性得以保持,同时又使各历史时期重要代表人物的思想观点及其产生原因、历史地位和对后人的影响,都给予较多的关注。

除了在分期上的特色之外,《批评史》的贡献还在于提出一些富有创见的学术观点。

西方学术界有一个传统的看法,即认为英国从未产生过重要的小说理论,小说批评很长时间都是一片“荒原”;连1972年去世的理论大家爱德蒙·威尔逊也声称,说“英国一直等到亨利·詹姆斯的出现才有自己的小说理论。”殷企平通过自己的艰苦研究,用事实说明,在小说批评和小说理论上,英国不但有它悠久的历史,而且出现过不少重要的批评家和理论家,推翻了这个结论。还有,《批评史》还就不少小说理论家的观点以及他们的贡献,提出了不同于前人的创见。如人们大多都认为1965年去世的珀西·卢伯克(Percy Lubbock)的贡献仅限于诉说和展示的二分法以及对视点统一性的强调。《批评史》作者却充分而可信地论述了他由“主题决定论”、“图戏交替论”和“读者完成论”这三个部分组成的理论体系,使他得以成为当代小说理论的奠基人之一。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