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亡者名誉权纠纷案二度开庭

2002-04-17 来源:中华读书报 实习记者 张家兴 我有话说
本报讯 4月11日上午,一起涉及亡者名誉权的案件引起央视“今日说法”一行记者及国内众多媒体的关注。兰州教育学院退休教师张尔进所著《张雨僧狱中遗诗考》因涉嫌侵犯亡者魏鸿发的名誉权而在兰州市中级法院二度“受审”。

《张雨僧狱中遗诗考》一书于1998年由甘肃省人民出版社出版,其内容为张雨僧遗诗考释及其传略。遗诗考在歌颂这位辛亥革命烈士的同时涉及到另一位历史人物——魏鸿发。魏鸿发在张雨僧遇难前后任过甘肃督军署参谋长、卫戍司令、军务厅长、甘肃陆军军官学校校长等职务。

该书出版后,引起了魏鸿发之子魏竞存的异议,他认为书中所述严重违背事实,损害了父亲的名誉,将作者诉至法院,请求兰州市城关区法院判决作者侵权成立,要求赔偿损失8000元。城关区法院审理后认为,由于作者占有材料和认识水平所限,其所述内容及所持观点难免有失实和不当之处,但这些都有待学术界争论和指正,属正常的学术研究,因而驳回了魏的请求。魏竞存不服一审判决,提出上诉。他认为,一审判决前后矛盾,对事实没有做出正确判断,遗诗考指名道姓“辱骂”其父,存在侵权事实;双方争议不属学术之争,如果认定“遗诗考”是历史著作,作者就应当忠实于史实,不能无中生有,将没有史料证实的行为嫁祸于魏鸿发身上;如果是虚构的文艺作品则不应用真名,否则就构成侵权。二审中,魏竞存及其代理人张丽华向法庭提供了金山、刘学福两位证人的证言;张尔进新举出张雨僧后人所制“牌位”,以期证明其著述属实,但上诉方却认为“牌位”恰恰反证了遗诗考多处失实。双方唇枪舌剑,交锋甚激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