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是中国最早出现的乐器之一,也是目前世界上保存至今的活的音乐艺术中历史最为悠久的传统乐器。古琴和古琴音乐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琴的意义与价值远远超出了一般的乐器,古琴音乐的文化内涵也远远超出了音乐的范畴。古琴与中国文人极为密切的关系,使得流传至今的古琴以及琴曲、琴谱,沉淀了中国文人的艺术与人生的终极追求与价值观,认识古琴以及它的音乐文化内涵,不仅是了解中国文人生活与思想的重要途径,同时还为人类学家探讨人与音乐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人类学资料。《文艺研究》刊发的这组论文正是立足于此,从各个方面论述了古琴艺术的历史、内涵与人文价值,以及它们的当代意义。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古琴研究会会长吴钊先生在本期发表的论文《明清琴乐多元发展的思考》中指出,“中国琴乐审美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和中国传统哲学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同时,弹奏古琴又不是单纯的音乐行为,“‘士无故不撤琴瑟’(《礼记·曲礼》),自古以来琴一直是中国每一个有教养的知识分子——‘文人’必备的知识和必修的课目。”正因为此,对古琴的研究必须立足于文化与哲学的高度。香港大学群芳中国音乐讲座教授、美国匹兹堡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主任荣鸿曾博士在论文《古琴与当今世界乐坛》中则指出,“古琴音乐不单是在中国文化中有光辉的价值,放眼世界乐坛上,也有其非常独特的艺术及文化地位”,1977年美国发射的第一颗能冲出太阳系和银河系进入外太空的人造卫星安放的一张显示地球人类音乐文化的唱片,所录的50首经过音乐学家严格挑选的世界各地乐曲里,代表中国的就是管平湖弹奏的古琴曲《流水》。而且,古琴的演奏形式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与提炼,形成了一套非常独特及系统的指法,更发展出一套与指法有密切关系的记谱方法。古琴所用的减字谱,除了比现今世界乐坛上仍在沿用的各种记谱法早了数百年,而且又与任何一种乐谱有根本区别,从音乐学的角度看,
它不仅是指位的记录,同时还是指法的记录,正是在注重指位的同时还注意到对指法的重视,才使中国的古琴艺术流传至今而能够基本保持其原貌。
古琴艺术有着悠久历史与丰富内涵,历代对古琴艺术的研究著作如汗牛充栋。但是无论是古琴演奏技巧的传授,还是对古琴的研究,以及对古琴艺术哲学与文化内涵的发掘,都需要我们加倍努力。正如天津音乐学院王建欣副教授的论文《琴学述略》所指出,“作为中国传统音乐之代表的琴乐,既有丰富的内涵,又有表面上看极简约、自由、散漫的外在形式。只有深入研究古琴音乐,才能够对中国音乐的博大精深有更真切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