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南有、北有”病

2002-10-16 来源:中华读书报 陈鲁民 我有话说
鲁迅先生曾讽刺说:“我们中国的许多人,大抵患有一种‘十景病’,至少是‘八景病’。”(《再论雷峰塔的倒掉》)譬如一风景名胜区,不管内容如何,是否般配,一定要硬凑成“十景”,什么“远村明月”“古池好水”等等,结果鱼目混珠者有,狗尾续貂者有,滥竽充数者有。本想凑个吉样数字,吸引游客,反而弄巧成拙,大煞风景,游客看完大呼上当,连真正物有所值的景观也受到连累。

与其类似,社会上还有一种“南有、北有”病,也颇有意思。譬如说,上世纪初有“南有陈独秀,北有李大钊”的说法,这是指中国最早传播马列主义的一南一北两大代表,倒还恰如其分;戏剧界则有“南有周信芳,北有梅兰芳”的美誉,也算差强人意,只是委屈了马连良、裘盛荣几位京剧大腕;“南有武当,北有少林”,说是两家武术胜地,是不同流派的代表,又是一僧一道,可是细究起来,两家地理位置都算华中,两省相邻,两地相距不过数百里,既谈不上南,也算不上北,这一“南有、北有”就过于牵强了,不过叫顺嘴了,谁也不去认真计较罢了。

如今,不仅这“十景病”仍到处泛滥,愈演愈烈,“南有、北有”病也越发热闹,花样更多了。“南有《随笔》,北有《读书》”,说是当今知识分子最喜欢看的两本杂志;“南有王元化,北有钱钟书”,是指一京一沪两个文化造诣高深的国学大师,只是不知置季羡林、金克木这些大师于何地,又不能说“南有王元化,北有钱、季、金等人”;“南有焦晃,北有于是之”,是说话剧表演一南一北的两个最有成就的艺术家,当然,成就名气丝毫不亚于焦晃的朱琳、蓝天野,只好当了“南有、北有”病的牺牲品;最新版本是“南有余秋雨,北有周涛”,说的是散文创作的南北两大流派的代表。其实,周涛的散文和余秋雨的散文之间的差距,还是十分明显的,不可同日而语,但时下要在北方找出一个能和余氏散文分庭抗礼的人,还真不那么容易,也只好“蜀中无大将,廖化充先锋”。还能举出不少这样的例子,反正南有一个,北也要有一个,说起来好听,叫起来顺口,记起来好记,至于是不是一个等量级的,成就名声是否对称,能否相提并论,南北对峙,那就不大管了。只可惜那些生活在东西部中部的大名人小名人,就是想来个“南有、北有”,也没这个机会了。

南方森林里有一种“夫妻树”,只要在南边找到一棵,就一定会在北边找到另一棵,其中道理,还没弄太明白。但这人啊景啊又不是夫妻树,也不是在找对象,一定要成双配对,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何必强求,搞拉郎配?譬如鲁迅先生,那就是一棵特立独行的参天大树,完全没有必要再来个“南有鲁迅,北有××”,以壮声威,而且,事实上,无论从文学成就还是思想高度骨头硬度上,同时代的人也确实无人能与他比肩并行的,谁和他放在一起,都不免会感到自惭形秽。过去中文系讲课,一排位次就有个“鲁、郭、茅、巴、老、曹”传统说法,可听听当事人郭老是怎么说的,他说:“鲁迅说他是人民的一头牛,那我就是牛的尾巴。”茅盾老又补充说:“我就是牛尾巴上的一根毛。”这可能是玩笑,但相信也是由衷之言。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