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小华 著
中信出版社出版
“五一”放长假时,给陆小华打电话,他说哪儿也不去了,要闭门修书,赶写一本媒体改革的新书。去年,他已经写了一本《整合传媒》,对新闻业的改革做了理论的探讨,受到了读者的好评,在当时的畅销书排行中排位还挺靠前。足见此书影响不错。
过了四个多月,他告诉我书出来了,并让出版社快递给我一本书。书名《再造传媒》,很有时代气息。再造流程,再造企业,正是时下经济发展中的热门话题。其时,我正领命,就报社明年改革发展中提升科技报道问题进行调研,制定相关计划。这本书来得正是时候,它就成了我的重要观照对象。
我一边品读,一边思考,在出差的飞机上、火车上,在“十一”长假休假的日子里,这本书成了我思考的导火索。每有心得,便随手在书的空白处信手涂抹,就像平时聊天一样,很随意,也很有收获。所以,这本书也就读得较慢,以至陆小华中间来过几次电话,我都不好意思答复他对此书的印象。
中国新闻业经过前一段改革开放的洗礼,该重组的重组,该合并的合并,集团成立了不少,新媒体也出现了许多。但面对跨世纪的新战略机遇,媒体还是出现了一些不适应。
传媒业在宣传“与时俱进”的同时,自己也面临着发展的困惑。不仅是传统的媒体由于观念及运作方式的滞后,出现了疲态,就连近10年间新生的报纸,也已经开始出现分化,有些曾经风风火火闯九州的新生代报纸,受领导水平、管理视野、知识结构以及对社会生活变化把握的局限,发展中已经出现颓势,略显老气,失之于玩报。整合传媒,再造传媒,从某种意义上说,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谁走得早,谁就能占有先机;谁主动适应这种历史变化,谁就能实现新的更大的发展。
面对新的世纪,新的情势,江总书记提出要抓住当前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从这个意义上说,陆小华的《再造传媒》一书,很有一点超前思考的意味。它体现了时代的要求,反映了新闻媒体当下发展的一种内在的冲动。这种冲动正是我们事业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
我不知道书店的经营者是如何认识各种图书的,在深圳老街的一间颇具规模的书店里,这本《再造传媒》被放在经济管理一档中,这也许是一种巧合,但从某种象征意义上说,是不是又是一种颇有意味的巧合?再造传媒,不正是一种管理的革新吗?正如陆小华在这本书中所说,再造传媒的核心,是要启动新闻从业人员的创造与创新积极性,这也是任何事业发生、发展直至兴旺发达的最基本的条件。再造传媒不是一个简单的说法,它涉及管理内容、管理方法及至管理思想的系统革新,是一种在新的思维基础上才能实现的新生。从组织结构的再造到业务流程的再造,从思想观念的革新到市场营销链的重新打造,这是一个新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媒体必然要有的生存状态,也是一个力求新生的媒体必须经历的过程。
中国新闻业走过了漫长的历程,从20世纪初的现代报业的发展到今天日益与世界传媒业的交流与合作的新情势,我们应该进入一种自觉与主动的新境界了,应该用系统的、联系的、发展的眼光去观照社会,观照生活,同时,以传媒独有的方法与方式去展示自己对社会生活的思考,从而形成自己媒体在浩浩茫茫的报业中的特色与生命力。这是一个富有竞争力与生存力的媒体的必然的质素,也是媒体的努力方向。
在这本书里,陆小华对报业的竞争力,特别是全国性报纸的核心竞争力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而充分地探讨,这是一个学者的探讨。他从专栏专刊核心竞争力的培育说到传媒发展模式探讨,从战略思维说到战术思维,从团体素质的培养说到数字技术时代传媒的新生,这些对于正处于调整期的传媒,特别是报业管理者来说,应该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熟悉中国报业运作规律的同仁都知道,年终岁末,报业又进入了新的改革季。年年岁岁报相似,岁岁年年又不同。如何以新的面貌、新的形象、新的栏目、新的样式去赢得读者,赢得市场,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业务问题。在当前报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可以说,它已经成了一个生死攸关的重要课题。因此,每年这个时候,各报的老总们都要进行颇费思量的改革调整。在这本新著中,陆小华继续发挥了他所擅长的宏观思维,对再造传媒的方法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正如他在书中所发问的:一张报纸能借以赢得竞争的武器是什么?读者最需要报纸帮助他做什么?读者最需要的与报纸最需要的有没有吻合之处?读者所需要的是不是我们所擅长的?他在书的上半部分重点探讨的思路与思维问题非常具有启发意义。他提出,要从把握竞争态势中寻找胜出机会,从跟踪竞争焦点中确定应对策略,从实施调整策略中增强适应能力,这些都是很重要的认识方法。由于陆小华长期在新华社新闻研究所工作,既参加过重大新闻实践,又长期进行理论思考,所以,这本新著的实践理性比较强,相信能对正处于改革调整期的报业人士产生重要的参考作用。陆小华说,这是他系列思考中的一个阶段性成果,相信后面还有更精彩的东西在酝酿中,相信后面的研究成果,理论性会更强,会更超脱。我们期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