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主要的工作还是把科普变得悦人耳目,吸引广大读者的眼球。如何吸引读者?靠着那些连科普工作者自己都半生不熟的公式或是实验吗?显然就像好的电影需要明星加盟捧场一般,科学家的个人魅力也会给科普工作带来无穷的推动力。看看为何霍金比同时代其他杰出物理学家在公众中都来得有名便知。顺带着他的《时间简史》也深入人心,不管懂不懂,至少看过翻过,科普做到这一步也算是无憾了。
假如科学家们真的都能像电影明星一般地深入人心成为大众偶像,一出场就谋杀诸多摄影师的菲林,一个亲切的微笑就能迷倒所有拥护者,科普工作者想必也就没有那么多的苦恼与困惑了,他们只需要报道编排一下每周科学家的八卦新闻就可以完成任务。可惜我们的科学家们一生到头深居简出,别说桃色花边新闻了,就连能够让大家笑笑的糊涂错误,历史上也就那么数来数去耳熟能详的几个。到了21世纪,你要再想写哪位科学家把手表煮了,肯定会被读者拒之门外。所幸的是,是人就得犯错误,一生之中总也有那么一两次令人或痛心疾首或哭笑不得的错误。总结起来,还是可以写上几本,“八卦”一下,不止吸引知识分子,也吸引广大读者。去掉神秘的光环和远离大众的实验室,科学家们也只是普通的人,有着普通人的恐惧和骄傲以及其它一切情感。
现在摆在你眼前的就有这样的一本“八卦”书,杨建邺的《杰出科学家的失误》中历数了包括生物、数学、化学、天文、宇宙、物理等领域的共计31个科学家在人生或是在科学研究中的失误。从博物学家林奈畏惧教廷不敢承认物种的可变性,到居里夫妇的女儿女婿与诺贝尔奖三次擦身而过;从伽利略被佛罗伦萨亲王哄回故乡而遭到教廷的审判,到全法国科学家都被实际上不存在的“N射线”迷得昏头转向从而使人们开始关注科学创造心理学。每一个小故事内容都可算生动迷人。
有趣的是,作者的本意并不是以这样的方式进行科普,而是“想说明一个‘常识’: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做过一件错误的工作可以算是一个科学家认真负责的话,那也可以简单的证明这位科学家缺乏勇气和首创精神”。而作者的这个“本意”只是在书中的物理学家部分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这里不得不提到的是作者在1986年出版的获过几个奖项的《杰出物理学家的失误》。那么现在的这本《杰出科学家的失误》可算是前书的续集。遵从电影和电视剧以及小说的创作规律,续集一般都是不如第一部来得精彩有趣。这也是和作者的背景分不开的,明明其研究领域就是物理学史,自然写起物理学家来得心应手,个个人物都个性鲜明,栩栩如生,最可贵的是每看完一个故事,还能让读者有一点思索,有些收获。庆幸的是虽然其他领域的科学家故事无法像物理学家的故事那样到位,这本“续集”倒也无心插柳柳成荫:尽管未能完全贯彻体现作者的本意,却是一本好看的科普著作。在讲讲科学家的“八卦”同时,也顺带普及了他们的研究工作,让读者们领略到科学家的可爱之处。
作者应该算是老一代的科普工作者了,在这个写作过剩而又写作资源不足的年代,年轻科普工作者都难得有这么好的新意来普及科学家的工作,更何况写惯了板着面孔说教的老前辈们?所以,这本书也可算是一个“惊喜”,值得一读!
(《杰出科学家的失误》,杨建邺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第1版,1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