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胡编”我怕谁
2003-03-12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成都市新村河边街 文仕全
我有话说
一不留神,戏说风吹进了革命历史题材作品。有人似乎嫌美化皇帝皇权还不过瘾,索性胡编起家喻户晓的革命前辈来。拿小说《芦荡火种》来说吧,主要人物春来茶馆的老板娘阿庆嫂本是智勇双全的抗日英雄,胡编者却把她写成既是伪军司令胡传魁的姘头,又是新四军指导员郭建光的情妇,而且郭建光在胡传魁的面前居然“象个摇头摆尾的哈巴狗”。似乎这样“风流”阿庆嫂,才能吸引读者的眼球,才有“票房价值”。殊不知,如此“风流多情”,既不符合历史真实,也违背了艺术规律,既没有审美情趣,也没有社会效益。难怪《芦》的原址江苏常熟市沙家浜镇与《芦》的原作者家人要将胡编者推上被告席,也难怪读者谴责声四起。由此想到,这种“胡编不休”说明了什么?恐怕只能说明胡编者精神空虚,创作能力低下,缺乏起码的职业道德;只能说明这类传媒正在堕落成为传“媚”。也就是说,为了所谓的经济效益、市场卖点,他们可以不讲政治,可以随意涂抹革命历史,甚至不惜丑化革命先烈。果真我是“胡编”我怕谁吗?照我看来,真正害怕的的确不是胡编者,而是由此造成的“双败”:既败坏了读者的胃口,又败坏了胡编者的信誉;既败坏了文学的品质,又败坏了社会的风气。只不明白:胡编者,你为什么不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