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看起来和我们没有什么关联的事情,其实正在影响着我们周围的一切,改变着我们生活的世界——这就是《危险的杀手——微生物简史》一书向人们展示的严峻现实。
《危险的杀手》英文原名<Killer Germs-microbes and disease that threaten#humanity>,是美国著名科普作家齐格尔曼兄弟的最新作品,1999年出版后受到广泛好评;2002年该书又出版了修订本。中文本由文化艺术出版社根据2002年最新版本翻译出版。
不知何时,人们突然发现,随着科学昌明,人类进步,我们的健康所面临的挑战似乎日益增多。名目繁多的癌症已不足为奇,艾滋病、马尔堡病、埃博拉病、出血热等疑难杂症又开始威胁人类;威力强大的各种新型抗菌药物,在肆虐的细菌病毒面前常常陷入疲于应付的窘境之中。1941年3月14日,35000单位的青霉素就使一位高烧4周的病人转危为安,而在今天,剂量超过100倍的相同药物也无法达到同样的效果。为什么?因为病菌产生了抗药性。《危险的杀手》告诉我们:从青霉素诞生以后,人类已经发明了数以万计的各种更为有效的抗菌素,但病菌的进步更快,不仅每一种病菌都产生了抗药性,有些病菌已经发展出对目前所有抗菌素的抗药性!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造成病菌抗药性迅速增长的原因竟然是抗菌素的滥用。
通过任何渠道产生的抗药病菌一旦出现,就将很快传遍全球。可见,人类与病菌的较量是一个没用穷尽的过程,任何一种新的特效药的产生只不过是对已有病菌的胜利,而病菌的每一次被抑制则是它更复杂、更危险的新变种产生的开始,那种乐观地以为人类将最终战胜疾病的想法只能是一个天真的愿望。
病毒是世界上最小的生物。虽然人类对它的认识才不过百年,但它实际上可能是与这个星球上的生命同时产生的。病毒对人类的影响远远超乎想象,“在很多情况下,心脏病、精神错乱、糖尿病甚至关节炎都可能是慢性病毒感染的结果。而一个人的身高、智力以及性格都会受到体内免疫系统无法清除的、长期存在着的病毒的影响。”尽管病毒对人类具有如此巨大的影响,但在大多数情况下,病毒和宿主之间保持着一种相安无事的共存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病毒往往不造成危害或仅有很小的危害。然而,一旦环境发生突变,共存状态被破坏,就会诱发病毒迅速而猛烈的活动,这就是急性病毒感染。是什么导致环境突变呢?《危险的杀手》不无遗憾的告诉我们:“是人类自身的行为或自然灾害在无意中将病毒的前进道路同人类交叉在一起。”在人类自身的行为中,对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的破坏,等于是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热带雨林的减少,使雨林生物不得不去寻找新的宿主,从而引发了在阿根廷、玻利维亚爆发的出血热;可可豆的大量种植,为奥拉甫什病毒的蔓延创造了条件,使巴西出血热因此出现;阿斯旺水坝的建造,为当地原本少见的蚊子提供了繁衍基地,从此,埃及人不得不忍受裂谷热的周期性流行。此外,农村人口向城市的大规模迁移,化学药物的普遍运用,基因产品的不断出现,都会使病毒的变异和肆虐变得不可预知而充满危险。
还有人类对微生物、疾病的认识过程,抗菌素的发展历史,病菌、病毒、寄生虫危害人类的途径,人类愚蠢而荒谬地发展着的生化武器,甚至是9·11之后广为人知的“生物恐怖主义”,《危险的杀手》用通俗而生动的语言,给我们讲述了很多有意义的故事,为我们勾勒了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的生物学面貌。透过这一幅幅鲜活而令人触目惊心的图景,作者在告诉人们:为了我们自己的健康,为了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人类应该做些什么,能够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