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文指出,网络文学“一是以游戏动机替代审美动机”,游戏文学;“二是以技术智慧替代艺术规律”,不懂艺术规律;“三是工具理性代替价值理性”,技术压倒艺术。这是对网络文学的恶意攻击、“四面追杀”而非善意批评。笔者不能无视其存在,于是草就此文。
文学,不仅仅是科班出身之人的文学,更是大家的文学。古往今来,国内国外,非科班出身而成名、著作蜚声中外的绝不在一二,而鲁迅先生更是弃医从文、成就一代文学巨匠。医学,按大类算,也是理工科,照作者观点,也是未入流的……诚然,鲁迅先生的成功有其独特性,不是每个医科生都能弃医从文成鲁迅的,但至少也说明:草莽中未尝没有真英雄、大丈夫。网络文学起初的代表人物大多是理工科出身,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写出好作品。而作者却带着根深蒂固的“根正苗红”的有色眼镜看待网络文学,觉得我是正宗嫡系,你是旁门庶出,本就不可同日而语的,并不秉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作研究。
根据这几年的调查,中国当代作家的作品被阅读率非常低,甚至低于古代作家。一边是当代作家的作品不受欢迎,一边是网络文学的火爆。的确,这可以拿“阳春白雪,曲高和寡”来解释,可是,古代作家的作品,文字理解上的困难更难于当代作品,想来应该更可当起“阳春白雪”四个字,可为什么却今不如昔呢?其实很简单,他们的作品是拿来孤芳自赏的,是不想让人看懂的。另外,凭借网络文学的互动性,作者可以很方便地和网友交流,而认真的网友会对作品字斟句酌地阅读,指出作者的漏洞,甚至帮助作者构思作品。吸收了读者意见的作品,自然会得到读者的喜爱。而最根本的原因是:网络文学是“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的真情实意、自由发挥,不是无病呻吟,或许它粗糙,不完美,但这也正是它的生命力所在。纵有缺失,是力有未逮,非“文学”之过也;若非如此,便不“文学”,或成“流芳之短暂”也。网络之上,帖子与网络文学,相差宛如天上之明月与地上之圆鳖,或有相似重叠,而终不同矣,此是作者所未尝明了者也。
至于文艺创作规律,犹如语言学习的语法,是后人总结出来的一根可有可无、有利有弊的拐棍,而绝不是凌驾于文艺创作之上的。当代作家的作品之所以不受欢迎,也是因为他们为了规律而规律。而对于网络文学作者,欧阳教授一面指责他们是“文学边缘人群或业余文学钟情族”,一面又拔高要求,提出文艺创作规律来为难他们。也罢,只要他们能在创作的时候客观上遵守了文艺创作规律也就是了,却怎么又要指责他们“不懂文艺规律”了?难怪美国人的英语语法一万年考不过中国人。
网络文学也是文学,这是基于载体的分类取名的,因此网络和龟甲、竹子、纸没有什么本质的分别,也因此它决不可能脱离文学的自身规律来发展。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如果撇除和网络有关的部分,这个故事非但不新潮,简直是非常老套。就如一个女孩子昨天穿了套黑衣服,今天加了条红色的围巾而已,这难道就是两个人了么(别跟我说“一个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的典故)。
中国文学的发展,载体从口头到竹子到纸到网络;实现手段从口头传颂到用刀刻、用笔写到印刷术再到键盘输入;这几千年来的变化,都没有让人觉得,刀刻的《关鸠》、笔写的《将进酒》、印刷的《鹿鼎记》造就的都不是文学,而是技术。就是从中国文学体裁的发展来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最典型的就是词,原本用来消遣的词自从苏轼一首“大江东去”之后,就被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绵延至今。因此网络文学如在传统文学基础上有所发展和改变,也根本不值得大惊小怪。
当然,网络文学也不是就好到天上去了,它也有不足。也有部分网络文学的确“放弃创作时的责任和道义,松懈审美意志和艺术执着……”,但这不是网络文学独有的毛病。传统文学就那么纯洁、一尘不染么?不见得。孤芳自赏的作品你能很指望它的责任、道义、审美意志和艺术执着么?
作者还悲叹现在“技术进步而道德沦丧、科学发达而人文堕落、工具先进而文化颓败、物质丰赡而精神贫乏”。很不幸,在这方面,传统文学的表现要负极大的责任。古人说“文以载道”,又云“诗言志”,网络文学是“文学边缘人群或业余文学钟情族”的文学,水平有限,又“不懂文艺规律”,写点爱情之类低吟浅唱的作品也就罢了,作为“根正苗红”的传统文学,你们怎么能够在这里缺位呢?
其实,作者根本对网络文学不感兴趣,也肯定对网络文学浅尝辄止,否则又岂会认为网络文学的代表人仅仅限于痞子蔡、邢育森、安妮宝贝、宁财神、李寻欢等?网络文学又岂是爱情文学一条道?网络文学又岂是网络小说一种体裁?认为网络文学就是一批登在网上的爱情小说,其作者只限于兴起初期的几个名人,这本身就是一种有意无意的歪曲和误解。就举网络小说为例,“手枪”的《天魔神谭》举起玄幻小说大旗,“紫天使”的《龙魔传说》提出“时间分流”概念以阐释其狂野的想像力,杨叛的《北京战争》领衔军事小说;《中华再起》代表历史题材……这些,都是作者所未闻的,其作者都不是专业作家,有毛病自然难免,可敬的是,这些作者不仅要保持定期的作品更新(在网页上看小说,一页五六千字不嫌多,七八千字才起步,九千一万才过瘾),更经常查看网友的意见建议。甚至有的小说在连载完后,还会特地作修订,其敬业精神并不逊色于传统作家。看《北京战争》的时候,我每每被作者那种胸怀整个中华民族,眼睛关注着中华民族的未来、在繁荣盛世的背后冷静地看待中国的危机,并为其焦虑的爱国情怀所感动,读到这些文字,便控制不住热泪盈眶(我常说自己是个没有眼泪的冷血动物)。“先天下之忧而忧”、“拼将头颅十万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的情绪,每每洋溢在字里行间。“文以载道”的大旗就在传统文学在当代缺位的情况下,被网络文学接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