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大国的气度

2003-05-14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最近,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播出的电视连续剧引起了人们的非议。这部反映中国近代史的名叫《走向共和》的艺术作品,从一个崭新的视角塑造了李鸿章、袁世凯等几位在中国历史上似乎有定论的人物。这些卖国贼在艺术家的眼里有了新的形象,他们不但忧国忧民,而且足智多谋,成为了挽救古国于危难之中的正面形象。其实,这种历史性的翻案文章在前几年就已经出现。我国南方的一家发行量很大的周报曾经在自己的历史版连续刊登了许多专家撰写的历史翻案文章。中央电视台播出的连续剧只不过是将一些学者的历史观点艺术化罢了。

对这种“历史性的颠覆”,有人叫好,有人叹息。历史的事实只有一个,但历史的观点却有许多种。今天的人们用现代的眼光重新诠释历史,本无可厚非,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国的近代史上,有太多的屈辱,任何一次揭开历史纱布的探视活动,都会在中国人心中引起剧烈的阵痛。这种对待历史的谨慎和防范心理,艺术家和历史学家应当给予高度的注意。当然,这并不是说,历史学家和艺术工作者不能触摸中国的近代史,而是认为这些历史体裁的作品本身承载了太多的信息。《走向共和》的播出,反映了大国的气度。

首先,从历史观点的众口一词,到多种声音的出现;从港台的历史戏说,到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的电视正剧,说明这个古老的国家敢于直接面对自己那段屈辱的历史了。相信成熟的国民一定会有自我辨别的能力,他们会根据自己的知识作出判断。国家的包容是人民的大幸。

其次,对待那段不幸的历史,中国人已经不再回避,已经不再用阿Q的精神来自我安慰了。这种诚实的美德是促人上进的阶梯。只有面对落后,才能战胜落后。最近发生的非典疫情也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如果不能面对残酷的现实,不能让国民知道自己所面临的危险,就无法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战胜这一病患。媒体的广泛报道并没有引起社会的恐慌,反而让中国人众志成城。如果说近代那段屈辱的历史也是瘟疫的话,那么只有勇敢地面对,才能防止类似的时代再次出现。一个诚实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

最后,处在一个特殊的转型期,人们的价值观念难免会发生变化。在这种变化的过程中,主流媒体当然应该起到引导的作用。媒体固然可以提升民众的审美情趣,但如果提升过了头,变成阳春白雪,那就只能孤芳自赏了。所以,我们的主流媒体一定要调整自己的心态,把自己放在一个与公众平等的地位,为他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主流媒体应该有主流媒体的气度。这种气度不是盛气凌人,更不是追求另类,而是以普通百姓的视角来诠释历史和生活。作为知识界和娱乐界的工作者,应该在看到社会发展给自己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感受到自己所肩负的历史责任。

毕竟,转型只是过程,度过这一阶段,我们还要建设这个民族共同的健康价值观。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