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文坛涌现过一批财商小说。以《大上海人》系列驰名文坛的俞天白说,写《大上海人》系列,本意是为了解剖大上海,解剖上海人;金融,是很好的切入口之一。现代上海,正是国际经济市场的产物,要解剖上海人,只有将上海人放到经济市场的手术台上才能见到真血脉和真骨骼。而促进经济流通的血脉,正是金融。正是这个动机,俞天白开始与上海金融界接触,成了我国新时期以来较早一个关注金融改革的作家。
199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梁凤仪的《醉红尘》、《花魁劫》、《豪门惊梦》3部长篇小说,她的财商小说也成为独特的品牌。梁凤仪认为,财商小说不一定讲财经,和武侠小说一样,财经只是背景,最主要的还得写人。梁凤仪的小说多以香港风云变幻的商界为背景,以自立奋斗的女强人为主人公,以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为中心情节,并将财经知识和经营管理知识融于悲欢离合之中。梁凤仪在香港和加拿大有过财经行上的磨炼,对财团商界在股票和地产的操作颇为熟悉。
不少出版社也关注着这一领域的图书出版,赵强的长篇商战小说《找不着北》荣登1997年全国最畅销财商小说的宝座,并被改编成20集电视连续剧;熊鹰、刘国越的《与庄共舞》,陈心豪的《红色康乃馨》及姐妹篇《蓝色马蹄莲》均受到广泛关注。群众出版社的《社长之器》、四川人民出版社的《兜售繁荣》、《硅谷传奇》,江苏文艺社的《痴狂》等,也被列入财商小说之列。但总的来说,财商小说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还不大,因为写作财商小说需要文学修养与专业知识兼备。从最新的出版动态看,有商界经验的专业作家或身处商海的业余作者,很有可能在财商小说的写作上先拔头筹。
最近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了描写商战的长篇小说《天尽头》,其作者老奇,原来从事话剧创作。自1993年起,他涉足商海,逐渐形成了深厚的生活底蕴。在深入了解并研究中国商圈特点和历史进程后,老奇对于商业圈有了自己独特的看法和感受。2001年后,他产生了创作的冲动,一些典型人物开始在他的脑子里晃动,他开始着手写作。
老奇认识到,中国处于转型阶段,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有一批商人或企业家成长起来。反映商界生活的历史机遇已经来了。“我开始关注并研究社会深刻的变化所带来的人的变化。中国已经产生一批过去所没有的商人,那些人站在历史的潮头,新颖而独特。”老奇的小说以股市为背景,这里是商界的顶级场所,既充满神秘,又牵动千万人心。这种商家汇集的场所,无疑应该产生气势恢弘的优秀作品!因此,老奇希望通过小说,展开波澜壮阔的商场斗争,最终要托出新的社会观念和崭新的文学人物。“我力图通过3部书,塑造出中国现代商界丰富多彩的人物画廊。”老奇如是说。
“财商类小说写起来有些难度。”老奇承认,“首先,平常概念上的作家,少有机会接触商界;其次,作家的思维和知识结构与商界距离很远。作家和商家对社会、对人生的理解,以及价值观有较大差别。即使作家进入商业圈,他们的思想也难以融入商界之中。”老奇下海,最初没有写作意图,因此他才能真正深入下去,获得真知灼见,获得真切感受,并通过文学,将其体现于作品中。
“一个通俗的故事,但有严肃的写作笔调和作者对历史和人性的尽可能深入的开掘,这就是《天尽头》。”老奇说。目前这部作品已经出让了电视剧改编权。
与专业作家老奇的经历完全不同,上海的张成则是成功的商界人士。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张成年轻时在外贸企业工作,业余爱好文学,以后在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及股份公司等做管理工作,历任部门经理、总经理直到集团总裁、董事长,并曾两度在证券公司担任高层管理职务,对市场经济和证券行业有深透独到的理解。良好的文学修养和专业知识,使他创作出长篇小说《金叉——股市操盘手》,在《新民晚报》连载后电话不断,甚至证券协会都打来电话咨询。因为书中操盘过程写得非常仔细,有很多人把报纸剪下来贴在本子上去股市炒股。
《金叉——股市操盘手》写出证券界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作品是虚构的,效果却意外真实。第二部《金雾——庄家龙虎斗》,写庄家间的股票争斗,通过证券反映人生。他的另两部股市长篇小说《金圈》、《金线》也即将完成。他希望以这4部“金”字系列长篇来勾勒出自己对股市的体验。虽然写的是行业内的事,但小说中的专业术语非常流畅,深入浅出。让大家看了非常明白。上海有位电视台的记者,本人也是股民,采访张成时说,看完《金叉》才感觉到真正的证券小说出来了。
总的来说财商小说不好写,因为有很多技术问题和专业问题,必须深入浅出,还要尊重生活。从整体上看,财商小说还没有形成气候,没有好作品,就不容易受关注。《天尽头》的成功在于,在气势雄浑的故事中,写出股市中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体现了中国商界新鲜的局面和状态。同时,小说竭力遵循创造一个好故事的想法。不管怎样,“第一是一个好故事,第二是一个好故事,第三还是一个好故事!”商界小说当然也不例外。为此,老奇多次深入生活,采访多人。
张成说,财商小说不是没人写,而是看从什么角度写。怎么写得透彻,这是方法的问题。由于这一领域的特殊性,张成认为仅仅靠采访写作,是无法让作品具有恢宏开阔的视野,以及生活的深度和厚度的,必须沉下去。
我们周围正上演着精彩的商界戏剧。我们期待更多的小说家能通过对商界的冷静观察和思考,写出更多、更出色的财商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