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消息似乎很有新闻价值,国内一些报纸和网站立即予以转载。但此消息似乎并不如它看起来的那么新。文中提到的记者王鲁,也许果真于“无意中发现”此信,但雨果与中国的这段情却并非“鲜为人知”。
本报记者在互联网搜索引擎Google上以“雨果+圆明园”进行检索,可得880项结果,其中绝大部分与雨果致侵华法军军官巴特勒上尉的这封信相关。从中我们可以得知,至少早在20年前,《北京晚报》就曾于1983年10月26日刊登过郑若麟译自雨果《流亡集》的此信摘要。
记者还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www.pep.com.cn)上看到,发布于2002年12月17日的一个页面显示,雨果此信全文曾被编入初中二年级的语文课本(新课标语文八年级上册),题目为《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可见雨果此信,20年前已有中译,更被编入中学课本,不知何来“鲜为人知”?此番媒体报道(或转载)此事时,不惜笔墨,隆重介绍“发现”这一“新闻”的记者,说他“中法古典文学造诣极深……书香翰墨文辞并茂,与雨果的墨宝前后辉映”云云。不过,既然法国古典文学造诣极深,又何以对内地中学生都熟知的法国文豪的作品一无所知,以至竟然还“无意中”才发现呢?更何况,雨果诞辰200周年纪念已是去年旧事,何以今日才有此新闻?
注:文中所涉引文出处及时间,均链接自Google的检索结果,因版面所限,未附详细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