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剩下来的问题是:巴金赠书为什么会流失,流失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据《北京青年报》2002年12月11日的报道,流失的原因主要是管理上的漏洞:“记者先到了档案室,看到巴老当年捐赠的书目清单及交接文件。巴金在其中一封信中曾写道,国图以前没有设置捐献书籍专藏的地方,也就不必为他所捐图书单独设置了。‘因此,我们没有为巴金赠书设立专门的书架’,胡副主任向记者解释。”巴金没有向国图要求为他的赠书设立专藏,国图也就没有设立专藏,而是把他的赠书分散到了各个馆藏库中,因此可以说从一开始就埋下了流失的隐患。
那么赠书到底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流失的呢?媒体迄今为止未见报道,国图也至今未给“说法”。实际上,可以说巴金赠书不久,流失就已经开始了。据李小林讲,巴金第一次向国图赠书是在1981年,当时捐了600多册,第二次是在1982年4月8日,有2000多册外文书籍和期刊。笔者近日翻看《萧乾书信集》(河南教育出版社1991年8月出版),偶然看到萧乾先生1983年10月17日致李小林的信中,提到了关于国图处理巴金赠书的问题,可以给我们就“巴金赠书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流失的”这一问题,提供一点线索。萧乾先生的原话是这样写的:“……北京图书馆梅绍武(梅兰芳之子)给我信中有一段说他们怎么安置你爸爸(巴金)的赠书(梅绍武来信说,巴金赠的书都分散开了。——原书脚注),可念给他(巴金)听听。我去了信,估计也不起作用(反正已分散了)。奈何!”结合李小林提供的情况,从这封信中我们可得出三点结论:第一,巴金赠书有可能早在1983年10月17日以前就已经开始流失了,此时距他第一次赠书(1981年)不过两年左右的时间;第二,发现巴金赠书“分散开了”之后,萧乾先生曾致信国图,要求妥善保管好赠书,但没有引起重视;第三,流失到旧书摊上的《日晷》(《The Dial》)等外文杂志,很可能就是巴金1982年4月8日所赠2000多册外文书籍和期刊当中的一部分。
因此综上所述,巴金赠书流失的原因在于管理不善。对于这种管理不善,有识之士者如萧乾先生等亦早已看到,并作了自己的努力,但遗憾的是没有奏效。否则的话,今天也就不会弄出令双方当事人和社会都感到尴尬的“赠书流失事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