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人生的嗟叹

2003-09-24 来源:中华读书报 李德纯 我有话说
岛崎藤村的《家》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生动的画面,一个疮痍满目的社会,一个颠蹶顿挫的人生,弥漫着因袭的传统文化重负的时代气氛。

《家》通过小泉和桥本两家的兴衰,青年男女的感情纠葛,再现了以家长为中心的狭隘的家族意识与文化传统,以及纯粹日本式的宗法堡垒和人生理想。通过衰败破落中的封建大家庭的悲欢离合,众多人物的遭际和命运,作者从婚姻恋爱和家庭生活的角度,引发了人们的思考和探究,是一部直面人生的写实文学,再现了作家对近代生活的正常发展和对人的价值和尊严的热情呼唤。

《家》所写的悲剧既有时代和社会的悲剧,也有爱情的悲剧。为了突出深宅大院里压抑气氛,将传统文化融入了小泉三吉和外甥桥本正太曲折动人的爱情婚姻悲剧中,对这两出婚姻悲剧的认识和处理,势必牵涉到对整个作品所蕴含的丰富内容的理解。如果说,《家》中的悲剧美主要来自三吉等的婚姻悲剧,那么,正是这种悲剧使人们看到了一连串美的毁灭,并从中得到美的熏陶、灵魂的陶冶和净化。爱情、理想、未来都曾闯进三吉和正太甥舅两人的心扉,唤起过他们对生活的美好憧憬,但岁月的流逝,他们并没有挣脱传统的枷锁。他们向昨天告别,但昨天还留在心底,向明天进发,明天还只能是眺望。耐人寻味的是,《家》中的主人公往往都有两个情人,一个是现实的,可能的;一个是梦幻的,向往的。阿雪和勉、正太和曾根之间含蓄只可意会的爱慕之情都十分理智,也非常压抑,绝对服从,受制于清规戒律和道德礼教,最终将理智与情感的冲突化解掉了。

人生的追求既表现在爱情婚姻和个人的精神生活上,也表现在事业上。《家》中的年轻一代想按照自己愿望去生活,但他们这种善良的愿望都难以实现,被各种各样的约定俗成的规范所摧毁。人生追求的难以企及,往往导致失落感的萌发,失落了自身的存在价值。小泉和桥本两家众多人物的命运,有如一曲充满辛酸苦辣的人生乐章,旋律虽然单纯,但是极悲,直接穿越所有人的心扉,和心跳融为一体。他们身上更多地折射出了生活的复杂性,不是超越生活,而是受到了生活实际——往往是光怪陆离的枝枝杈杈的生活现实——的困扰,使人们隐约窥见了近代日本人个体灵魂在黑暗中的苦苦挣扎,但也应看到,这正同日本个体人格意识的初步觉醒有密切关系。

通篇作品积淀着一层浓重阴郁的情调,构成了一个纷纭复杂的矛盾,描写了家庭伦理道德、婚姻、爱情的苦与涩,充分刻画了被囚禁在这样一个家庭中的窒息感。他们美好理想和纯真爱情向往的内心世界,对他们性格之中最为痛苦的一面,作者进行了深入的刻画,艺术地展示了书中人物屡受时代拨弄的人生轨迹,使人们痛切地窥见了传统文化的消极面对人性的桎梏。文化越是悠久,传统越是深厚,种种冲突也就越加尖锐。然而,这些却为宿命和愚忠愚孝所淹没,即使在倾泄积淀已久的愤懑时,作者仍然被禁锢在时代的限制之内,使他不可能上升到历史与哲学的高度。

这篇小说的价值不在于刻画人物性格,而在于表现19世纪最后一代知识分子的生存与心灵境遇,小说精神的现实性切入当时生活的本质。《家》对两个家庭的人物形象细腻着墨,渲染出时代转折中人们的生存状态,全书的思想比重在家庭矛盾中恰当地凸显出来。

《家》有着一种家世小说模式,围绕着两个普通家庭数十年的繁衍生息,试图从日常生活图景的几番转换和叠印中弹出历史的节奏。作家并未较多地着眼于情节来抒写曲折的故事,而是客观地再现历史风貌,烘托历史气氛,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于平淡中为人们留下了那个时代的田园诗般的作品。这是藤村自己的家,也是藤村的小说《家》中的家,同时更是当时千百个封建家庭的《家》。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