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普希金看过的中国戏

2003-10-08 来源:中华读书报 陈训明 我有话说

彼得堡大剧院

读过普希金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的人,未必会十分留意其第一章二十二节的第一句:“还有爱神、妖魔和毒蛇”,更少人知道在普希金的草稿中,这句诗曾被写作:“还有中国人、神仙和毒蛇”,紧接着还提到伊斯托米娜的名字。(《普希金全集》第6卷第231页,莫斯科复活出版社,1995年版。)

小说的这一部分虽然写的是奥涅金看戏的情景,但由于其中提到的冯维辛、克尼亚日宁、奥泽罗夫、卡捷宁等剧作家的作品以及谢苗诺娃、伊斯托米娜等演员的演出,普希金在彼得堡都曾观看过,与他们当中的一些人还有非常密切的交往,所以草稿中的“中国人”,如同其他人物一样,并非诗人想像的产物,而是他亲眼在舞台上见过的。于是便产生了一个问题:这些中国人是出现在普希金什么时候看过的哪部剧作里?

原来,1819年8月30日,在建于1780年的彼得堡大剧院(现名国立马利亚剧院)上演了一部名为《杏子与桃》(《ХензииТао》)的四幕大型芭蕾舞剧。此剧又名《美人与妖怪》。编剧和导演都是法国人狄德罗,其主要角色和演员则是:杏子(美人)——诺维茨卡娅;桃(妖怪)——安东尼,杏子之父——奥古斯特。著名女演员伊斯托米娜也上了场。她虽然不是此剧的主角,但因为普希金当时曾追求过她,才在这一节的草稿中提到她的名字。不过,或许是因为刚刚在第20节中专门描绘过她高超而又美妙的舞姿,普希金最后还是从第22节的定稿中去掉了她的芳名。

我们从保存至今的俄文剧情介绍中知道,《杏子与桃》系根据法国作曲家格雷特里(1741-1813)的歌剧《泽米拉与阿佐尔》改编而成。此剧曾在包括彼得堡在内的欧洲各大城市上演,获得普遍欢迎。其内容取材于列普伦斯·德·波蒙的童话《美人与妖怪》。歌剧《泽米拉与阿佐尔》的故事发生在波斯,狄德罗的芭蕾舞剧将其移到中国,相应地将剧名改为《杏子与桃》,并按照他的想像,以灯笼舞和伞舞等方式来增添该剧的中国味道。照狄德罗本人的解释,这是为了“使布景和服饰产生更加多姿多彩的效果,免得老向观众展示千篇一律的面孔和形象”,因此“较少考虑相应民族的风俗习惯”。狄德罗声称,尽管东方的风俗禁止展示女性人物(他显然不知道早在13世纪末14世纪初,崔莺莺等中国佳丽就已经登台亮相了),他还是认为自己有必要满足人们观看构成舞台之美的女性,因为她们也构成了社会之美。该剧的主要情节是:

美女杏子的父亲是一个港城的富商。在他出海的前夜,另一富商请他赴宴,为他饯行。同时还赠送他珍贵礼品,主动借钱给他。可是就在这天夜里,暴风雨击沉了杏子父亲的货船。那位朋友得知这一情况后,马上变脸,甚至拒绝为杏子的父亲提供暂时栖身之处。此时,杏子家的一个奴仆主动提出自己去种地、打猎和捕鱼,来供养主人。另一个女奴又去求国王桃帮助主人和他的女儿。而桃生性荒淫残忍,视女人为玩物,以暴虐为乐事。有谁胆敢违抗他的意志,哪怕是为一点儿小事,也要被他监禁乃至砍头。他见杏子长得漂亮,打算把她掳进后宫,逼她就范,但是杏子誓死不从。在此关键时刻,巫师作法将桃变成了丑恶的妖怪。巫师还警告:只有放弃视臣民为奴隶的想法,摒除心中的恶念,对女人、对世人产生真正的爱,他才能恢复人的面目。而杏子得知他父亲因为反对桃抢走她即将被砍头,当即跑到刑场上,扑向刽子手已经向父亲头颅挥去的斧头,为救父亲性命而同意委身给变成妖怪的桃。不仅如此,她还用自己的爱情逐渐唤醒了桃心中的人性,使他善待自己的臣民,为他们主持正义,帮助他最终恢复了人形。

除了《杏子与桃》之外,普希金在世之日,1832年,彼得堡还上演过另一出中国题材的芭蕾舞剧:季居斯从国外引进的《Kia King》。此剧以富于异国情调的华丽布景、道具和服饰而轰动一时,使中国灯笼一时成为时髦之物:“任何家庭节日和公众节日都少不了它。”但是其剧情并不感人,当时报上说它“使人目迷五色,但却毫无动人心弦之处。”普希金是否看过此剧呢?笔者孤陋寡闻,不敢妄说。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