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历史与学术上看,中国历史上有很多东西人们并不清楚它们的地位,在人类认识史上起过何种作用,席院士的研究使我们得以准确认识一些古代文献的价值,并发掘其现代意义。《古新星新表》、《伽利略前2000年甘德对木卫的发现》等论文都是典型代表。整体上《自选集》的学术价值很高,王锡阐、马王堆彗星图、敦煌星图、夏商周断代工程等方面的研究都是突出的例子。又如,认为《周髀算经》是一套模型方法,是一种理论研究,也是很有见地的观点。
二、清楚表明科学史与现代科学的关系。在《自选集》中有一篇英文论文专门论述这一问题。该文根据大量的事例——如竺可桢的历史气象学研究,席院士本人对新星和超新星的中国历史记录的研究——进行了有理有据的分析。有些人认为,古代的东西似乎没有什么意义,其实不然,《自选集》给我们做出了肯定的回答。
三、对中外科学交流与比较史的研究,也是席院士所关注的课题之一。《17、18世纪西方天文学对中国的影响》是讲西方天文学在17、18世纪传入中国的问题。还有一篇论文专门进行中国古代宇宙论与西方现代宇宙论的比较研究。对《九章算术》与《几何原本》等的研究是用两个典型比较中国与希腊古代科学。
四、对朝鲜科学史的研究。在《自选集》中包括不少外国科学史方面的文章,如万有引力定律、伽利略、布鲁诺等主题的文章。对朝鲜科学史的研究虽然只有一篇——《朝鲜朴燕岩〈热河日记〉中的天文学思想》,可是却有开创性的意义。遗憾的是仅有少数人继续这方面的工作。实际上,朝鲜科学史还有许多工作可做。
五、席院士非常注意研究方法,这确是一个大问题。在《自选集》中或正面提出或一般涉及研究方法的论文颇多。首先是资料发掘,这是科学史研究必不可少的途径和方法,他对新星记录的研究先后有三四篇论文,都是用的这种方法,否则不可能完成他的成名之作。他又把不同学科联系起来,把天文学史与考古学、文化史、现代科学等相联系,产生新的结果。还有一篇《中国传统文化里的科学方法》是从古籍中将科学方法抽象出来的结果。《科学史和历史科学》也是一篇重要论文,在概念上区分开不同的学科领域和它们的归属。他又善于从世界的角度、东亚的角度探讨中国科学史等等。
六、纠正前人的错误看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所谓一行发现恒星自行问题。他认为恒星确有自行,但是在几百年乃至一、两千年内根本看不出来,他从理论上解释了一行所见到的恒星位置变化主要是岁差的原因,而不是自行。
由于席院士的研究是多方面的,非千字文可以给出完美的评价;又由于本人所见有限,以上所讲未必能反映出席院士《自选集》的全部内容。不论所论是否合适,《自选集》具有极高价值是不争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