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青年学者沈颂金用生命著书立说

2003-10-29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二十世纪简帛学研究》由学苑出版社正式出版了,但该书作者、年仅38岁的青年学者沈颂金却没能看到。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讲师沈颂金重病不起、住在医院里已经好几个月了,但他总是惦念着家中电脑里的“书稿”。

就在几天前的8月22日上午,沈颂金还跟弟弟说,很想回住宅去,继续在电脑中修改他的另一本“书稿”。他说,只需要半天时间就可把这本“书稿”修订完成。但他很快又昏迷了。住院已经好几个月的沈颂金一直惦念着家中电脑里的“书稿”。8月21日下午,中国政法大学校职称评定委员会刚刚一致通过了他“副教授”职称。该校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领导22日赶到医院,想把这一消息告诉他,但他已重度昏迷。当晚,他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在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答辩以后后的两年中,沈颂金几乎一天也没休息,从来没有放松对博士论文的进一步修改,篇幅逐渐增加,内容也力求更加充实,另外还增加了一节内容,以便全面反映简帛学对20世纪学术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同时,他还参加了《二十世纪中国历史考证学研究》、《二十世纪疑古思潮研究》等项目的研究工作。连同他临终前想最后修订的另一部书稿,所撰写的文字超过了60多万字。进行这样繁重的工作,对于一个重病在身的青年学者来说,是何等的艰难,需要何等的勇气和毅力。沈颂金的时间是按分分秒秒来计算的,他在与时间赛跑,与生命争抢,他用生命完成了这些著作。

人生是短暂的,但人的精神却可以与天地同在,与日月同辉。今年5月,沈颂金被医院发现并确诊肝癌已至晚期。明知自己的时间不多,他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学术著作的撰写和修订中。他淡泊名利,潜心治学,他是一位真正的学者,没有功名利禄的诱惑,每天安静地读书写作,在他看来是“享受着别一种乐趣”。

他用生命写就的这部《二十世纪中国历史考证学研究》,得到同行的充分肯定。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张小峰和北京师范大学张越联合撰文,称该书是一本具有“重要学术意义的专著”,它既是构建简帛学学科理论体系的首次尝试,也是迄今为止全面介绍简帛学百年发展史的第一部著作。

沈颂金博士临终前在遗书中写道:“经过这场大病,我似乎又多明白了一点东西。尽管我在电话中很乐观,但听医生说,像我这种病,愈后能生存5年的仅有50%,因此属于我的时间已经不太多了,但我必须完成几件事:(1)博士论文《二十世纪简帛学研究》已经增加完毕,总字数达23万字,我想出版。(2)《简帛学研究一百年》,将我平常所写的有关简帛研究的文章汇集在一起,加上最近几年简帛论著目录,估计总字数也会在25万字左右。(3)《考古学与二十世纪学术史》,其实我最钟情的是这本书,近三四年来已经发表了有关马衡、梁氏父子、傅斯年、丁文江、古史辨与考古学之关系的十几篇文章,此外我还写了苏秉琦、尹达、李济、徐旭生、黄文弼、抗战时期的考古学、新考古学、张光直等考古方面的文章。还想再写几篇,如裴文中、夏鼐、俞伟超、张忠培等,主要从学术史的角度探讨考古学对20世纪学术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这样加在一起有20篇,也有20多万字吧,我也想出版。等我把这几件事做完,估计我的生命也所剩无几了,这样我也就死而无悔了。

其实,人即使活到100岁,不也是要死的吗?我已不惧怕死,唯一的担心是上天对我太刻薄,不让我做完这些事就离去,那样我会终生遗憾的。”

古人曰:“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死而不亡者寿”,“尽行寿,献身命,信受勤奉行”。沈颂金的一生体现了这种精神生命、思想生命、学术生命的价值。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