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华1929年出生于南京,抗日战争时期在重庆读中学,进大学。1948年南京中央大学地质系毕业后去了美国,1953年获博士学位,受麦卡锡主义影响无法归国,随后在美国壳牌石油公司和瑞士联邦理工大学工作。由于出色成就,他先后获地质学界相当于诺贝尔奖的乌拉斯坦奖章和美国的彭罗斯地质奖。
这本自传引人入胜的,不仅是文字和技巧,还有传奇式的阅历和极丰富的感悟,更重要的是对人生的坦荡,对世事的真诚。他不愿“流于自我炫耀或自我辩解”,而要“坚持诚实无欺”,“对于生命中正反或美丑两方面都同样披露”。作为了解并可以见证他青少年时期的同学和朋友,我对这自传如此真实感到震惊:这岂只是一本自传,简直就是对个人历史的交代。
因此,这本书充满了他的家史、出身、生活、学习、工作、爱情、婚姻的细节:成功、失败、高潮、低潮,光辉、阴暗,乃至难以启齿的隐私。所有这些细节构成了35岁以前的他,可以让他的老朋友更深刻地了解他,理解他,从他的描述中又看到年轻时代的自己;也可以让年轻的新朋友全面、客观地看到一个成功、著名学者的成长轨迹,从他的经历中探索出自己的人生参照,坚定自己的理想,创造更加璀璨的人生。
歌德说“哪个少男不善钟情,哪个少女不善怀春”,聪明早熟的他在青春期自比“少年维特”,给露安拉写了很多信,详细交代他的情史以及对友谊、爱情的看法,其中一封信长达20页之多。在1955年初,他有了一份不错的中产阶层收入,想通了要作一名“随俗者”,“碰到一个和我相爱的女子,一定要她嫁给我”的时候,很快就遇见露芙,他们相爱了,后来结婚了,家庭生活幸福美满。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他也不例外。没有经过风浪锻验的年轻人,请珍惜自己的生命,即使一时有很大困难也千万不要让至亲的人永远伤痛!他说得好:“我愿将此书献给所有不甚幸运的、有才气的、绝望中的年轻人。我相信时来运转,乌云那端有银光闪耀的希望。不要绝望,年轻人,人生自有至福。”
(《孤独与追寻》,许靖华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9月第1版,23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