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对话:一颗心灵,两种语言的沟通

2003-12-03 来源:中华读书报 钱林森 我有话说

2002年6月13日弗朗索瓦·程(Francois Cheng,本名程纪贤,笔名程抱一)以绝对多数票入选法兰西终身院士,成为四十位“不朽者”之一,为历史上跻入法国这“不朽者”之列的第一位亚洲人。2003年6月10日,当法兰西学院向程抱一授予院士宝剑这一至尊荣誉时,这位在法兰西文化沃土上跋涉、驰骋半个多世纪的东方探索者,挚情满怀地说:“终归有一天,有一个人,在世纪更迭流逝之后,从欧亚大陆的彼端,崇文如圣的古老中国前来,来到这座殿堂,向一个西欧文明前卫国家最高文化代表致敬。”

毫无疑问,程抱一的道路和成功,堪称中法文化关系史上的一个“奇迹”。创造这个奇迹的奥秘在于,他孜孜不倦地致力于中法文化的对话和沟通,首先是对中法语言文字的激情和汇通。2002年程抱一在巴黎出版一部《对话:法语的一份激情》(Le Dialogue,Unepassion pour la langue fran□aise)的新书,向我们揭示了作者探索攀登,创造奇迹的奥秘。

他在这部言说自我的新作中,开宗明义地告诉读者,是命运的安排,使其从生命的某个阶段开始,便“成为驾驭汉语和法语两门语言的艄公”(引文部分张彤译,下同);他尝试着迎接挑战,以宗教般的虔诚和他所特有的方式,“驾驭起这两门语言”,在漫长的“朝圣”的道路上缓缓跋涉,经历着一种“语言的奇遇”,“直至从中收获最奇特的硕果”,那么,这位不倦的探索者,卓越的创造者,到底是如何从养育他的汉语世界,那丰美的家园出发,“一步步,有时又是几步一跳地”进入法语世界,直至登上法兰西文化至高殿堂呢?就让我们倾听他娓娓道来吧!

他首先告诉我们,作为东西方两个古老文明的载体,中法两种“伟大的语言”,承载了太多的、不同的“历史与文化沉淀”,“彼此间横着太多的差别”。他在无根漂泊的头20年内,甭说“驾驭”这两种“本质迥异”的语言,即便对其中法语的把握,就经历过何等“无言”、“失语”的煎熬;即便对两者作最终的选择,也已承受多么难以割舍的痛苦,在生命中,“充满了矛盾与撕裂”。因为,任何一个“特定的语言体系总是在自己四周树起严密的壁垒”,对一个“不生活于其中的人来说都是难以逾越的”,何况是体系严密、锱铢必较的法语!学习和掌握一门语言,不单是“一项机械记忆”的工作,乃要调动起学习者的“身体、头脑、所有理解与想像的能力”,他所学的不只是一堆词汇和语法规则,“而是感觉、体验、推理、反驳、判别、乞求的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讲,学习一门外语,就是掌握一种“生命存在的方式”,而对于任何一个远离故乡、飘泊异国的流浪者来说,其最初所遭际的困境正在于此;他所感受到的被遗弃的痛苦和心灵的孤单,正在于这种新的“生命存在的方式”的缺失,即瓦莱里所说的“神圣的语言,人的荣耀”的缺失。而失去了“语言——荣誉”,也就失去了“生命存在的合法性”,因此,他总是挣扎在对往昔的思恋和对艰难现实的承受之中,他的痛苦无人可以倾诉,他受尽折磨,甚至是煎熬,可以想见,其生命旅程中,必定“充满了矛盾与撕裂”。

他告诉我们,法语对他来说,是其“命运的标志”,是言说生命、创造自我须臾难离的方式。因为语言的神奇性在于,它不仅是命名和交流的工具,而且更是人们“塑造自我的方式”,“通过不同的民族语,我们每个人都形成了各自的性格、思想、灵魂以及充满丰富情感、欲望和梦幻的内心世界。语言承载了我们的心灵和情感,而在一个更高层次上,语言还是人类超越自我进入某种形式的创作途径”,从广义上说,人类的任何创作,“都是一门特殊的言语。”他之能熟谙法语,成为一位用法语思考、写作的名家,一半出于激情,一半出于信仰。这信仰便是,他相信,任何一门特殊的语言所筑起的“难以逾越的屏障”,事实上,都不可能是“不能攻克的堡垒”;他相信,文化与文化之间是可以相互连接、相互渗透的,而这种乐观的信念,深深地植根在他的心中。总之,他深信汇通,相信中国古哲提出的世界归一,运行不止的思想。由这一思想出发,他坚信,有生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是可沟通的,也是可变化的,由此衍生出的文化更是如此。这是抱一先生坚信不移的宇宙观、文化观。正是这坚定的信仰,引领他在朝圣的道路上不畏艰险地跋涉、攀登;正是这坚定的信仰,激发他对法语、对法语和母语汇通的宗教般的“虔诚”和热情,以致全身心地融入其中,倾注着生命去追寻,既意志坚定,热情如火,更耐心地孜孜以求,两种语言交汇的“奇遇”就是这样降临到这位朝圣者的身上的。

他充满深情、不厌其烦地向我们叙说,他在迈入法语世界,实现身份和生命转换过程中,从未舍弃过养育他的母语。正相反,从他一开始挚爱上法语这第二语言,进而选择它作为创作工具时,就让母语转变为“忠实而又谨慎的对话者”:“它在我耳旁絮语,营养我的心灵,不断为我提供意象,让我表现、变化,又为我带来不尽的乡愁,让我疏解”,直至新的生命降生。他说,获取新的生命后,“汉语不仅不是我的累赘,相反一直陪伴着我在人生道路上前行,仿佛一个忠实的奶娘拥抱着她曾经乳过的孩子。如果说中国于我,是一片古老的沃土的话,那么,西方则是我在这片沃土上栽下的新植物。”毋庸置疑,这两者之间产生了丰富的交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主题便是对话与沟通。这是养育他的母语——汉语,和收养他的法语之间的对话,是一颗心灵,两种语言、两种文化的会通。就其艺术创作而言,他的小说是人的命运在东西文化语境中的汇流、碰撞与沟通,或者说,是东方命运与法语“所承载的伟大的分析性文学”的对话,而法语这一“外借”的语言和工具,在他身上便形成了一种堪称“卓越”的眼光,“我因此得以表达各种痛苦和荒诞,各种将人类从毁灭中解救出来的个人或集体事件。它们被一一清晰剖析,从个案升华为普遍原理,并在升华中获得意义。”他的诗歌创作,可以说是西方的俄耳甫斯和东方禅学的交流和汇通,他在自己的诗国中总是试图将这两种文化传统结合起来,其五部诗集集中表现的主题就是“与有生宇宙对话”,人与生命、与自然的对话。他的诗作既不乏中国诗特有的节奏,也拥有法文诗丰富的乐感,既严谨又充满遐想,以致赢得西方读者有口皆碑的赞誉:“您笔下的每个音节都让人浮想联翩,仿佛是您的母语在帮助您从词与词的撞击中,将我们的语言展示得淋漓尽致,为我们解除了先前缠绕在它身上的各种过于散漫的拐弯抹角,之前我们曾经常因此而听不到我们语言的真正声音。”他说,“风自四方来,我愿沐浴其中,尤其是来自法兰西的文化之风。在这片接纳我的大地上,我受到了许多影响,也产生了许多变化。俄耳甫斯和基督都在我身上产生了回响。”一种无形的力量,在内心滋长,促使他成为一个朝圣者、“生命的探求者”,不断地跋涉、探索,沟通、对话。正是这“沟通对话”的宏大主题,揭开了他“缓缓前行的道路”,使之苦苦求索,不时看到了两种语言、两种文化“奇迹般地结合,相依相赖”,他也就无数次为之激奋,为之陶醉。他说,“这份相依相赖曾带给我,并仍将带给我无限多的东西,远远超过了我起航时的预想。”

这便是程抱一创造“奇迹”的故事和奥秘,当他入主法兰西学院,庄重地重申:“我是大河的子孙,既被长江和黄河所塑造,血液中亦流动着法国的河流。”我们也就立刻明白了,这就是程先生特有的魅力。我们深信,当读者细心听完抱一先生“奇迹般”的故事,掩卷沉思,不仅会得到这样的共识:人世间的任何对话,原本是一颗心灵,两种语言的会通与交流,而且也会深深地触摸到这位年迈的跋涉者,对语言和沟通、对人类文明发展和交流的一颗拳拳之心。

(《对话》作为《远近丛书》的一种即将在国内出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