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2003年科学人文书籍印象

2003-12-24 来源:中华读书报 本报记者 王洪波 我有话说
植物、动物:“去魅”与“返魅”

不知是因为《我的野生动物朋友》畅销的带动,还是其他什么原因,2003年里植物、动物主题的好书前所未有地多。《植物的欲望》(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是其中最让人难忘的一本。书中讲述了人们熟悉的四种植物——苹果、郁金香、大麻和马铃薯——的故事。作者不但叙写了植物的历史,更透过植物的眼睛去书写人类欲望的历史,读来启人心智。《植物之美》则是一本植物简史,文字内容虽然不像前一本书那么吸引人,但图片之精美令人爱不释手。《诗经植物图鉴》、《楚辞植物图鉴》、《唐诗植物图鉴》(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1月)考证、介绍了三部文学经典(唐诗依据的是《唐诗三百首》)中涉及的花花草草,应能引起爱好文学的人们的兴趣,正如孔夫子所说,可以让人们“多识于草木虫鱼”。

动物题材的好书也不在少数,《蚂蚁的故事》(海南出版社2003年6月)是世界上最权威的两位蚂蚁研究专家荷尔多布勒和威尔逊共同撰写的,它也是蚂蚁这种小生灵的一曲颂歌。《猴、猩猩的故事》(海南出版社2003年10月)通过对黑猩猩、恒河猴、残尾猴、倭黑猩猩四种灵长目动物的观察提出了一系列新的事实和观点:原来认为是人类所独有的面对面的性交方式在黑猩猩的世界中也可看到;如果说争斗是灵长目动物的天性,那么谋求和平与合作也是他们的天性。《鸟的魅力》(海南出版社2003年9月)是一部散文作品,带领读者到郊野之中聆听鸟儿的低吟浅唱,凝视他们划过空中的美妙曲线。以《我的野生动物朋友》一炮走红的“人与自然文库”(云南教育出版社)今年继续有新品问世,其中包括《熊的真相》(2003年1月)、《狐猴的神秘世界》(2003年1月)、《寻找濒危野生动物》(2003年1月)、《鳄鱼先生传奇》(2003年6月)、《树顶世界》)(2003年6月)等,其精美的图片令人大开眼界。另外,《动物性趣》(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10月)、《所罗门王的指环》(修订版,中国和平出版社2003年1月)、《不可思议的旅程——六种动物的迁徙之路》(东方出版社2003年11月)、《鸟界探奇》(花城出版社2003年4月)等也都是精彩之作。

关于植物、动物的科学人文作品,既是“去魅”,它们揭开了生命世界的神秘面纱;也是“返魅”,通过发现新的神秘现象和美,让我们重新反省人的位置及其与自然界的依存关系,与其他生命进行新的交流和对话。不管怎么说,这些图书充满魅力。

历史、传记:“全景图”和“切片”

对于科学史图书的出版而言,2003年也是一个丰收年。《世界史上的科学技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既采用粗线条的勾勒法,给读者一幅科学技术发展的“全景图”,也注意关节处(如希腊科学、“牛顿革命”)的精细刻画,因而让读者阅读时兴味盎然。《剑桥插图天文学史》(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年3月)则带领我们“到过去的文明之中,寻求对天空意义的理解”,当现代天文学知识“靠边站”之后,我们对天文学会有一些很别样的了解。《玻璃的世界》(商务印书馆2003年9月)是一本很别致的“以小见大”、“切片式”的著作。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斥着玻璃制品的世界,已对这奇妙的物质习焉不察,想想吧:假如没有玻璃制造的望远镜,我们的天文学知识会是怎样?假如没有玻璃制造的显微镜,我们对微观世界和生命秘密的了解会有多少?假如没有玻璃器皿,现代化学何由诞生?……作者的结论是,正是玻璃将世界推向了一个可信知识大增的全新世界,而中国等国家曾一度由于对玻璃的忽视而损失良多。除了上述几本之外,还有《医学的历史》(希望出版社2003年10月)、《医学史》(广西师大出版社2003年3月)、《背上十字架的科学——苏联遗传学劫难纪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倒记时——航天器的历史》(上海科技出版社2003年4月)、《成语中的古代科技》(百花文艺出版社2003年5月)等,都是相当不错的专题科学史读物。

一般来说,科学家传记不会像明星传记、政治人物的传记那么吸引大众的眼球,但在有关科学的作品中,它们依然是最有可读性的——不管怎么说,人们最感兴趣的还是人本身。这一年为我们看到了《奇异之美——盖尔曼传》(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摩尔根——遗传学的冒险者》(上海科技出版社2003年2月)、《激光如何偶然发现》(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基因·女郎·伽莫夫:发现双螺旋之后》(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窥见上帝秘密的人——爱因斯坦传》(杨建邺著,海南出版社2003年4月)、《纽约时报50位科学家》(劳拉·常编,海南出版社2003年6月)、“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丛书”(上海科技出版社2002年12月)、《钱三强传》(山东友谊出版社2003年10月)等。如果说其中哪本特别值得推荐,我选择《奇异之美——盖尔曼传》,盖尔曼15岁进入耶鲁大学,22岁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23岁时就为基本粒子引入了一个新的量子数——奇异数,从而引发了一场物理学革命,他提出的“夸克”理论极大地推动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盖尔曼也因此于1969年获得诺贝尔奖。他还特别博学多才,其鸟类分类学的知识几乎是专业级的——我们可以把“神童”、“天才”、“怪杰”这些词一股脑儿用在盖尔曼身上,阅读这样一个人的传记,可以想象会是多么愉快。

基因、生命:麻烦的双螺旋

今年是DNA结构发现50周年,4月份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宣告完成,克隆、转基因、干细胞等方面的研究飞速发展并引发了一波又一波的争议,这一切都说明,我们已置身于基因时代和生命科学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基因科学、生物技术似乎已取代物理学、宇宙学成为科学图书最为关注的题材。在前不久亚马逊网上书店编辑评选出的2003年度十佳科学图书中,基因科学就占了3席。国内这方面的图书出版也渐成规模,且不乏力作。《基因组:人种自传23章》(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从人类的23条染色体上各选取一个基因,介绍了基因是如何影响到人的方方面面的。中信出版社日前推出的2002年诺贝尔奖得主苏尔斯顿的《生命的线索》讲述了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引人入胜的内幕故事,特别是披露了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科学家和私人公司塞莱拉之间的斗争,其中涉及的政治、法律、伦理问题令人深思。此外,《人类基因组——我们的DNA》(科学出版社2003年4月)、《你的遗传命运:了解基因,保护健康,挽救生命》(三联书店2003年8月)、《基因、创世纪和上帝》(湖南科技出版社2003年2月)、《麻烦的双螺旋》(湖南科技出版社2003年2月)、《自然的指印——遗传在性格中扮演的角色》(中信出版社2003年3月)等书也很有价值。

透视生命世界,基因科学当然不是唯一利器,进化论威力无穷,甚至形态学、物理学都能派上用场。当今最著名的进化论专家、“20世纪的达尔文”恩斯特·迈尔今年在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了《进化是什么》(2003年2月)、《很长的论点——达尔文与现代进化思想的产生》(2003年1月),这两本书对进化论领域最新的进展给予了权威的阐释。此外,达西·汤普森的不朽名著《生长和形态》(上海科技出版社2003年1月)、薛定谔改变科学进程的《生命是什么》(湖南科技出版社2003年9月),以及《宇宙为家》(湖南科技出版社2003年5月)、《灭绝——进化与人类的终结》(中信出版社2003年10月)、《生命演化的未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12月)等,都是今年值得关注的好书。

数学、物理:“软包装”下的“硬科学”

数学与物理都属于最“硬”、最“冷”的科学,但在许多作者的笔下,其给人的感觉已越来越“软”、越来越“可亲”。这些图书巧妙地把知识融在故事之中讲述,只不过故事的主角变成了“圆”、“圆周率”、“黄金分割率”、“原子”什么的。

《圆的历史》(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讲述了人类对圆的认识的历史演变。《神奇的π》(汕头大学出版社2003年11月)是关于圆周率π的沧桑史,介绍了数千年里人们如何计算它的值,如何“化圆为方”,如何背诵其小数点后的长串数字,甚至还有有关的漫画、幽默和打油诗等等,其“软性”包装到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程度。《φ的故事》(长春出版社2003年8月)告诉我们黄金分割率在两千年里如何影响了物理、天文、艺术、建筑的走向。日本思想家小村直树的《给讨厌数学的人》(哈尔滨出版社2003年4月)旁征博引地论述了数学与宗教的关系,数学如何孕育了资本主义以及数学与经济学的关系等等。国内张景中院士在《数学与哲学》(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年8月)中则以数学家的身份思考哲学问题,喜欢数学和哲学的人们都不妨一读。

物理学方面,《一颗原子的时空之旅》(中信出版社2003年9月)带领我们追随一颗氧原子,经历了从宇宙大爆炸到人类出现的亿万年的神奇“奥德赛”,其中既有最新的粒子物理学、宇宙学和生物学知识,也有对存在和人类命运的独特思考。《终极理论之梦》(湖南科技出版社2003年5月)、《反物质——世界的终极镜像》(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宇宙的秘密》(河北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等书也颇为可读。

科学与X:“乱花迷眼”

当然,上面的几个类别远不能概括当前科学人文书籍的全部题材和图书。科学的边界在不断扩展,而其与哲学、艺术、社会等学科的交叉、碰撞也催生出新的话题、视角,使整个科学人文的思考和图书出版呈“乱花迷眼”之势。篇幅所限,下面只有仅列举书名了。学术经典性质的作品:“北京大学科技哲学丛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包括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哥白尼革命》,柯瓦雷的《从封闭世界到无限宇宙》、《牛顿研究》,伯特的《近代物理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哈耶克的《科学的反革命》(译林出版社2003年2月),C.P.斯诺的《两种文化》(上海科技出版社2003年1月)等。科学与艺术话题的作品:《爱因斯坦·毕加索》(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科学与艺术中的结构》(华夏出版社2003年8月)等。环境保护主题的作品:《生命的未来》(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尘暴》(三联书店2003年8月)等。此外,值得提及的还有《第三种文化》(海南出版社2003年4月)、《美国国家技术教育标准》(科学出版社2003年1月)、《色彩的魔力》(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年3月)、《刑侦实验室:犯罪现场真相揭秘》(海南出版社2003年4月)、《指纹断案》(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1月)、《剑桥流水》(河北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年年岁岁一床书》(河北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三联书店2003年7月)、《阿耳伯特·爱因斯坦和米列瓦·马里奇情书集》(湖南科技出版社2003年9月)、《裸猿》(文汇出版社2003年2月)、《危险的杀手:微生物简史》(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年12月)、《细菌的传记——一个叫Bb的小小病菌的前世今生》(哈尔滨出版社2003年7月)、《惊人真相——美食与毒菌》(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6月)等等。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