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抽烟不会、喝酒就醉、下棋犯傻、看球嫌累,没什么嗜好。工作之余,偏爱读书;读书之余,爬会儿格子、练点儿书法;码字儿、练字儿之余,就爱想事儿。这几天,突然想到了一件事,就是很多人提起的写作速成。
前两天,一位文友对我说,你看看谁谁,写起文章来多快!今天一篇,明天一篇,一个月下来至少写二
我这位文友说的确实是大实话。翻翻报纸、查查资料,就可以发现,经常是今天报上、电视里刚刚播过的新闻,第二天,评论性的时评、杂文就出来了,其速度之快、产量之高让人瞠目。但是这些文章绝大多数是急就章,写得快作废得也快。因为那些评论或是把已播发过的新闻进行一番排列组合,不过是换个角度、加个观点而已,了无新意。至于深刻的思想深度、入木三分的形象刻画、由点及面的演绎推理、老辣独到的焕然文采,更是无从谈起。
这样的文章,写的都是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官话、套话、样话,永远正确,但就是离解决实际问题太远,离“灵魂深处闹革命”的深度很远,文中论述或是轻描淡写,不痛不痒;或是泛泛而谈,语焉不详。我用一句话总结,就是――写拉屎写不出臭味,写吃饭写不出香味,将世间五味合成一味,即白开水味!
正是这种白开水味,才使此类作者一篇接一篇,连篇累牍,重复着无用的废话,才有了我那位文友说的写作速成!
而这种写作速成害人不浅:使作者对于写作浅尝辄止,固步自封,难以创新;让读者读之无味,如嚼鸡肋;使言论地位下降,沦为新闻的附庸。
言论,是因事触情,有感而发。而这种“感”和“情”,在新闻发生的很短时间内,更大程度上是一种感性的东西,而这种感性的东西往往与真实情况未必相符,如果带着这种“感”和“情”再思考一段时间,见解才会更全面、更合理、更成熟,这是一个思维深化的过程。即使是思维经过深化后成文,也还需要一个文字锤炼的过程,反复修改几遍再定稿不迟,一味追求高产必然导致低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