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清史研究的出版进入一个新阶段

2004-06-02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最新消息,学界瞩目的大型清史工具书《清史编年》十二卷刚刚修订完成,将于近日推出精装珍藏版。出版该书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近期专门成立了“清史出版中心”,以清史作为专项的编辑出版方向,这在全国出版界中尚无先例。有权威人士评论,这意味着清史研究与出版的高度结合,清史研究与出版也进入一个体系化、专业

化阶段。5月26日,本报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有关负责人。

国家清史工程启动

清朝是中国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最后一个王朝,又是距离我们最近的一个封建王朝。不仅今日之版图疆域及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人口基数奠定于清朝,而且当代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外交、民族关系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也大都是由清朝演化、延伸而来。可以说,要深刻了解中国的国情,离不开对清代历史的科学认识。清史研究因而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自20世纪50年代起,几代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关心清史纂修工作,到200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清史项目,由14个部委组成领导小组,又于2002年12月12日成立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清史纂修工程正式启动。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戴逸教授认为,为了保证清史的质量,必须进行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清史纂修是标志性的文化工程,应该动员一切力量最大限度地抢救、整理清代历史文化遗产。因此在主体工程之外,还计划出版《档案丛刊》、《文献丛刊》、《编译丛刊》、《研究丛刊》以及《清史译丛》。

随着大量图书资料的出版工作提上议事日程,如何尽自己的力量,为清史纂修工程服务,成了摆在每一个出版者面前的一个问题。

成立清史出版中心

应该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是有传统的,而经过多年的出版积累,清史出版也早已成为人大出版社的一个亮点。一直负责人大出版社清史图书出版的副社长孟超介绍说,从20世纪80年代起,出版社就开始着手做清史研究、清史出版的基础性工作,先后出版了天地会资料、清代农民战争资料等。80年代后期起,出版社出版了以“清史研究丛书”为代表的更多清史研究成果,一批卓有才华的学者伴随着这些清史研究成果的问世而成长起来。步入21世纪,人大出版社先后出版了人大清史所承担的教育部重大研究课题的结项成果《19世纪中国社会研究》丛书、《清代边疆形成研究》丛书等,确立了自己在清史出版领域的优势。

国家清史工程启动以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立即动员力量,为清史纂修服务。2003年,出版社集中力量,在短时间内推出了清史工程首部影印档案《庚子事变清宫档案汇编》(18册),在社会上产生重要反响。

为了更好地为清史工程服务,出版社抽调力量,成立清史出版中心,专门负责清史著作的出版工作。5个月来,出版中心积极配合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的工作,已出版《清史编纂体裁体例讨论集》(研究丛刊)、《清史译丛》(第一辑)等图书,《康有为全集》简体点校本、《清代军机处电报档》、《雨雪粮价折、单、片》大部头影印档案,将于年内出版。特别是《清史编纂体裁体例讨论集》一书的出版,在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第三次工作会议上受到与会专家的交口称赞。

清史出版中心负责人表示,中心将积极配合编委会,保证编委会时间紧、难度大的项目的出版,在国家清史出版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修订再版《清史编年》

在积极配合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做好现有项目的出版工作的同时,清史出版中心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多个角度为清史纂修工程服务。《清史编年》的修订再版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

戴逸教授在谈到当前启动清是工程的条件之时,曾谈到两点:一是研究队伍的逐渐成熟;一是几十年的清史研究为编纂清史打下了坚实的学术基础。而《清史编年》的出版无疑是众多学术基础中的重要一项。

编写《清史编年》,最早是由中国人民大学的老校长、著名明清史专家郭影秋提出的。据中国史学会会长李文海教授介绍,新中国成立以后,老一辈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邓小平等,都曾经提出并关心过编写清代历史的任务。为了落实他们的指示,中国人民大学专门成立了清史研究所,以便集中力量、集中时间编写一部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的大型《清史》。郭影秋同志提出,编写《清史》首先要从基础工作做起,要在搜集资料、理清史实的基础上,先编写一部清代历史的大事记,然后再从各个方面拓展对清代历史的研究。根据这个意见,清史研究所组织了由林铁钧、史松牵头的专门力量,历时二十载,于2000年推出了由戴逸教授拟定书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型编年体史书《清史编年》。

《清史编年》凡十二卷,共六百余万字。该书取材以官书为主,兼采文集、笔记、稗史、碑传、谱牒、档案等,同时充分吸收和总结以往的清史研究成果,以时为经,以事为纬,旁征博引,对繁杂的清代史料进行了有力的整理、分析、扬弃和归纳工作,从纷繁芜杂的史料中理出历史发展脉络,记述了自清军入关到清帝退位共268年间的所有重大史事,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军事、外交和民族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内容详细丰富,记述“事必有本、本必可信”,从而比较清晰地描绘了清代的历史进程。对专门研究者而言,《清史编年》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书;对一般研究者而言,《清史编年》提供了一个丰富的研究资源和资料库;而对一般读者来说,阅读这套书,又可以大大加深对中国国情的认识。

《清史编年》不仅为编纂大型清史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而且它本身也构成了大型清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该书出版后,受到海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好评,首批图书很快售馨,目前市场上已很难买到。在国家清史工程正式启动之际,为了满足广大学者的需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对该书进行了修订,即将推出精装珍藏版《清史编年》。毫无疑问,《清史编年》的修行再版,将极大地方便广大学者利用该书,从而更好地为纂修清史服务。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