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传统与现实结合之新探索

2004-06-02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由竺岳兵编纂的《浙东唐诗之路丛书》,最近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这套丛书,共分四种,即:《唐诗之路综论》、《唐诗之路唐诗总集》、《唐诗之路唐代诗人行迹考》、《唐诗之路唐代诗人行迹资料索引》。

“浙东唐诗之路”,于1991年5月由新昌当地学者竺岳兵正式提出,立即受到学术界的重视。竺岳兵先生之提出这

一建议,是他从开拓地域文化着眼,并经长期潜心研究,还数次邀请国内外著名唐代文学研究专家沿曹娥江、剡溪至新昌、天台等地考察;对这一带富有文化内涵的胜地,专家学者极为赞赏。1993年8月18日,中国唐代文学学会正式发函,同意成立“浙东唐诗之路”的专称,并希望“浙东唐诗之路”的研究与开拓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自此之后,1994年11月,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七届年会暨唐代文学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新昌召开;1999年5月,“李白与天姥”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李白研究会特别会议在新昌举行。近十年来,新闻媒体多次报导浙东唐诗之路的学术研究与旅游开发的进展情况。人们已普遍有一个共识:浙东唐诗之路可与河西丝绸之路并列,同为有唐一代极具人文景观特色、深含历史开创意义的区域文化。经我介绍,启功先生还特地为此写有一首七绝:“浙东自昔称诗国,间气尤钟古沃洲。一路山川谐雅韵,千岩万壑胜丝绸。”给大家很大的启发与鼓励。

《唐诗之路综论》选辑了自1991年以来有关“唐诗之路”的一百余篇论文、报导及其他有关的文献资料,包含专家学者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评论,如“唐诗之路”形成的原因,“唐诗之路”的文化底蕴,“唐诗之路”在当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的作用等。《唐诗之路唐诗总集》共收与浙东有关的唐诗1505首,按“唐诗之路”路线设立词目,对这一路线上的古今地名、景名一一加以阐释。《唐诗之路唐代诗人行迹考》共考录451位唐代诗人游历浙东的时间、路线、交友、事迹、诗篇等。《唐诗之路唐代诗人行迹资料索引》,则为读者作进一步考察、研究提供方便的工具书。

由这四本书的概要介绍,我感到,“浙东唐诗之路”的提出,确很有意义。它首先是拓展我们唐代文学研究的领域,并可把唐诗与六朝遗风、山水胜景、社会民俗、佛道玄理、园林建筑、书画音乐等交融探索,从而显示浙东文化的特色。浙东文化如同山水景观,于秀丽之中含质朴,于自然之中寓哲理。其次,“浙东唐诗之路”极有现实性,开发利用价值极高。现在浙江经济有很大的发展,同时,把浙江建设成文化大省已成为上下普遍的要求。这一极为有利的客观环境,更可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建设很好的结合。正如专家们所强调的,这是一条文化品位很高的旅游风景线。我相信,唐诗之路的景点,随着浙东地区经济全面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不断提高,定会加速开发建设。

我觉得,这套《浙东唐诗之路丛书》还对我们古典文学拓宽研究领域提供不少思路。所谓拓宽研究领域,就是要重视与文学相关的其他亲缘学科结合,进行交叉和综合的探索。

我们现在古典文学研究已有一个共识,即应当以文学艺术的整体出发,通过对作家的群体研究,去考察当时文学与整个社会生活的复杂关系。从这点来说,《唐诗之路唐诗总集》,是更值得我们嘉许的。从451位唐代诗人的行迹和诗歌中,大抵可以归纳出初唐时期、开元天宝时期、中唐前期、中晚唐之际、唐五代时期,唐代诗人在浙东的聚散情况,与当时社会生活的关系以及他们在浙东的诗歌创作活动。例如对以严维、鲍防为中心的《经兰亭故池联句》、《云门寺小溪茶宴怀院中诸公》、《秋日宴严长史宅》等结集为《大历年浙东联唱集》,以及方干与李群玉、吴融、郑谷、崔道融、曹松的酬唱等等的研究,《唐诗之路唐诗总集》都为此提供了方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