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以为诗歌的语言最精致,最难索解,尤其是所谓的现代诗,常常令我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前些日子,因为家庭装修的缘故,我阅读了几本家装画册,这才发现,书中的装饰语言在朦胧、华丽、晦涩方面,远远胜过我读过的所有现代诗。
画册上的图片均源于“实景拍摄”,谁看了都会觉得眼晴一亮。不过,倘若读了
先看看一幅客厅背景墙的图片吧,整个墙面都铺着大小不等的石头,家具和装饰物也都是竹木制作(估计是上了清水漆)。整个客厅给人以一种朴素、清新的感觉。但图片下方的一行文字是:“俨如饱经风霜,到处是洞眼、裂纹,给人以一种历史的凝重感。”看了这段文字后,我再也不喜欢这种“石竹风格”了。在另几幅客厅装饰图片上,我还读到了另几段文字:“别致的景致凝聚了睿智的精华”(这样的“总结”等于什么也没说),“给我一个温柔的支点,我可以收拢每份闲定、色调、风韵、情致(真不明白“闲定”是何意思)”,“清晨醒来,莫名地总会想到自家沙发背景墙的那一抹振奋人心的黄,心中情不自禁地就会涌起一股冲动”(此房主人也过于敏感了吧)。
有一幅图片:圆环形的花篮上,插着一束映山红花(太平常不过了),可诠释文字却是:“一抹红,沁人心脾,芳香扑鼻的含笑,令人醉生梦死”(这是哪对哪呵)。有一幅图片是展示玄关的,感觉旁边的文字最玄乎其玄:“幻想是一种姿态,沉淀所有的时光轨迹。”
按理,儿童房的装饰语言应该简单易懂些,可下面的一些话,大人可能都读不明白,儿童也只能稀里糊涂了:“梦幻的色彩唤醒了功能性强的房间所有机械”,“中性的孩童时光,写在一壁沉稳的色调上”,“多彩的色调在温馨的空间里诱发少年时光的幸福沉淀”。比较而言,书房的装饰词语言还可以读懂一些:“浓郁的文化气息在整列的及顶书柜中演绎。”其实这句话完全可以这样写:“书柜充满文化气息。”
其实,既是家装画册,有图片就够了,配上文字很有可能就是画蛇添足――毕竟,设计者、摄影者和阅读者在审美观及审美表达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画册的编辑者也许注意到这点了,在一幅以抽象画为背景的图片旁,有一行这样的文字:“看不懂,你就把它理解为艺术、抽象艺术吧。”我笑了,笑自己心目中的家装还处于实用阶段,还没有升华到艺术的境界。或许,这正是我读不懂“装饰语言”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