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市长眼中的“理想教育”

2004-11-17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教育,牵动着社会的每一根神经。对教育的关注,每个阶层、每个部门、每个人都怀抱着不同的眼光,有的人也许看到的是商机、有的人也许看到的是切身利益的契机、有的人也许看到的是人生前途的转机,总之围绕着教育是可以做许多不同的文章的。

然而真正做大文章的是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教授,最近人民教育出版

社出版了他的教育文集,共10卷,蔚为壮观,这可以说在目前健在的人中出版如此规模的教育文集还没有。当然这些还仅仅是一个“形式”,真正实在的是其中的内容。我浏览了全集,感到的是一种深深的心灵的震动。他的《新教育之梦》在出版单行本时我就看过,他对“理想的教育”倾注了满腔的热情,同时从他的“理想”中凸显出了“现实”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因此他的理想可以说为中国教育提出了目标,而且也可以说“理想”是构建他整个教育思想的主题,这也许就是他之所以把这本书作为文集卷首的道理。从他的所有著作中,无论是《滥觞与辉煌》、《沟通与融合》、《嬗变与建构》,还是《困境与超越》、《反思与借鉴》、《心灵的轨迹》,以及《校园守望者》、《享受与幸福》、《诗意与理性》,都可以看出他为“理想教育”所构画出的蓝图,即使是他谈古代、近现代和当代的教育思想史,也能看出他以史为鉴,吸取精华,去其糟粕,为完善未来教育所做出的诠释。其实教育的重要性就体现在它对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传承,以及促进文明发展上,而理想的教育能做到这一点,反之只能造成民族文化的丧失,民族精神的退化,即使物质再文明,但精神文明的缺失也会给整个民族带来灾难。我觉得朱永新教授之所以强调“理想教育”也表现出了他对当今教育存在问题所产生的几分忧心。

我更喜爱他的教育随笔,从中可以看到他自我的情感流露,他的成长历程、他的家庭生活,因为在一般人眼里,市长的生活是与众不同的,然而我从他的随笔中,我觉得他真正与众不同的是他有着平常人所缺少的毅力,他有着知难而上的信心。从随笔中我更多地看到了他对教育问题的思考,这些思考不是泛泛而谈,而是具有一定的高度和力度,当然无不渗透着他的“教育理想”,比如《理想的课堂》、比如《呼唤“教育特区”》、《美育应该走进生活》……。他最充满感情色彩的篇章是“名家印象”,其中既倾注了他对中外教育名家的敬仰之情,更表达出了对当代许多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校长、教授们的真诚情谊,这些人物构建了中国“理想教育”的主力,是实现教育理想的中坚。

作为一个市长,朱永新教授对教育的关注,不像常人一般多多少少带有一定的功利色彩,而他更多地是为了心灵的理想目标。的确,长期以来,他也一直倡导理想教育,只有有理想才有成功的希望,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了这一点,可以相信,他的“新教育之梦”也会有实现的这一天。

(《朱永新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10月第一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