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牵动着社会的每一根神经。对教育的关注,每个阶层、每个部门、每个人都怀抱着不同的眼光,有的人也许看到的是商机、有的人也许看到的是切身利益的契机、有的人也许看到的是人生前途的转机,总之围绕着教育是可以做许多不同的文章的。
然而真正做大文章的是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教授,最近人民教育出版
我更喜爱他的教育随笔,从中可以看到他自我的情感流露,他的成长历程、他的家庭生活,因为在一般人眼里,市长的生活是与众不同的,然而我从他的随笔中,我觉得他真正与众不同的是他有着平常人所缺少的毅力,他有着知难而上的信心。从随笔中我更多地看到了他对教育问题的思考,这些思考不是泛泛而谈,而是具有一定的高度和力度,当然无不渗透着他的“教育理想”,比如《理想的课堂》、比如《呼唤“教育特区”》、《美育应该走进生活》……。他最充满感情色彩的篇章是“名家印象”,其中既倾注了他对中外教育名家的敬仰之情,更表达出了对当代许多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校长、教授们的真诚情谊,这些人物构建了中国“理想教育”的主力,是实现教育理想的中坚。
作为一个市长,朱永新教授对教育的关注,不像常人一般多多少少带有一定的功利色彩,而他更多地是为了心灵的理想目标。的确,长期以来,他也一直倡导理想教育,只有有理想才有成功的希望,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了这一点,可以相信,他的“新教育之梦”也会有实现的这一天。
(《朱永新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10月第一版)